何祚欢等名人热议“大武汉”:“前身是“大汉口”
2012年12月10日08: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 [何祚欢等名人热议“大武汉”:“前身是“大汉口”]
何祚欢阿星等名人热议“大武汉”
“城市大了,人心也要更大”
吸引百家大文化
记者刘功虎
昨日,周南文化沙龙延请著名表演艺术家何祚欢讲述武汉历史的前世今生,“名嘴”阿星、“象棋大师”柳大华、演讲专家蒋小兮、儿童文学作家周古平等参与座谈,热议武汉“大在哪里”,在哪些方面还应该做到更大。“武汉的城市面积很大,人口很多,经济基数很大,眼下好多条地铁正在修建,大了空中还要大地下。但是,这些都是物理空间的大。我希望,城市大了,人心也要往大里生长。”古稀之年的何祚欢深情表示。
何祚欢开讲“大汉口”副题引题题一题二
荟萃商业大历史
据何祚欢考证,“大武汉”说法的前身是“大汉口”,而汉口之大,首先大在商埠之繁华,人烟之富盛,“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曳旌旗万里舟”。半个世纪前的汉正街,实打实铺陈“八华里长”,纵贯一千多个门面,横穿一百多条巷子,“灌满了生意”。何祚欢幽默地表示,国内很多城市号称的“十里长街”,实际上一个烧饼没吃完就走到了头,就连北京的大栅栏、上海的南京路,也不过尔尔。而汉正街,“紧走慢走,一天都走不出来”。
明清时期,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各地兴起“徽商”、“晋商”、“浙商”的品牌商号,给后人的感觉是只有这些地方的人会做生意。人们从来没有听说“汉商”、“鄂商”的提法。这是为什么?何祚欢解释,因为武汉是大口岸,英雄用武之地,是提供柜台给天下人翻跟斗的码头,百家杂处,当然不好贴地域性标签。“你们看看,历史上也从来没有"沪商"、"京商"的说法。”
何祚欢从汉正街讲到大兴街,历数汉口的老城门,从张之洞的新政讲到恒顺机器厂,从硚口讲到黄孝河。他形容当年日夜涌流的金银财富:“武昌是顶着的,汉口是堆着的,汉阳是晒着的”。武汉无与伦比的商业地位,筑造了国内一流的经济重镇。
吸引百家大文化
除了市场和商业,武汉之大还体现在文化之大。19世纪末,京剧南下流传到武汉。由于武汉优越的地理位置,大批京剧名家纷至沓来。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周信芳等名家云集武汉;高百岁、陈鹤峰、高盛麟、郭玉昆、关正明等名家辈出,武汉成了全国京剧的“大码头”,与北京、上海齐名。
1934年初梅兰芳首次来汉,开唱前一月门票便已被抢购一空,开演时又卖了许多加座与站票,剧场内挤得水泄不通。何祚欢介绍,1951年梅兰芳第5次来汉,看到武汉京剧发展的盛况,曾经感慨,“当前我国的京剧,重要力量在北京、上海和武汉,可以说是三鼎甲!”改革开放以后,余笑予、朱世慧等名家辈出,湖北省京剧院成功入选全国十一大重点京剧院团,成为继京、津、沪之后,全国京剧繁荣发展的重要基地。
何祚欢介绍,武汉曾经是全国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抗战的重要堡垒,而留给世人评说的更多的是武汉地域文化,武汉的吃食。他告诉在座观众,解放前汉口曾有一家知名餐馆,用的餐盘比别的馆子大很多,老板的格言是“你不把给别人吃,别人也不会把给你吃”。何祚欢认为,这体现的是一种永不过时的博大胸怀。
众名人热议“软实力”
城市发展一日千里,影响力要跟上副题引题题一题二
听何祚欢畅谈后,在座专家展开热议。他们指出,“现在的人们比较城市大小,不会单比面积、人口,还要比较文化软实力,比如大师、大学、艺术家、作家、科学家的数量和影响更能打动人心。”而武汉的李娜、伏明霞,也为这个城市挣足了面子。
阿星以一贯的诙谐表示,武汉现在城市发展非常迅猛,一日千里,但是也造成了两个不太好的“大”:火大、灰大。前者指人的脾气大。他举了一个例子,广东人乘高铁来武汉看樱花,人多没地方站,只好挤坐在副食店门前歇息,可是老板看人家不买东西,就吆喝着驱赶游客。
他还指出,武汉大是大,但是影响力不够。比如东湖“暂让”了很久,迄今依然未赶上西湖,游客不够多。而弹丸之地鼓浪屿,高峰时一天游客达到10万人,“很多人仅仅是去那里发一下呆,不干别的”。他希望东湖也能吸引更多人去“发一发呆”。
说到影响力,蒋小兮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回出差到湖南中部城市邵阳,与街头的人闲谈,他们问道:武汉有没有邵阳大?这番提问让他颇为吃惊,但转念一想,也不能怪别人无知,足见武汉的对外宣传远远不够,影响力不够。周古平建议,武汉有关方面应该制作一套有趣的漫画,生动介绍武汉的沿革和历史,辉煌与特色。
柳大华对武汉市政建设速度之大手笔表示赞叹,同时也呼吁武汉要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全球视野和博大胸怀,早日成为一个足够大气的宜居城市。
【关于“周南文化沙龙”】
这是我市文化学者自发组织的文化交流平台,旨在弘扬严肃文化、提升精神境界、滋养人生情怀。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著名哲学家邓晓芒等担任沙龙顾问。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