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述文自编的《幼儿经》。来源 重庆日报。
鲜述文在讲述《幼儿经》。 记者 熊明 摄 来源 重庆日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没有摇头晃脑,也不着汉服,12月9日上午11点,龙湖MOCO3016室,一群五六岁的孩子上了他们人生中的国学第一课。授课人是原《重庆教育》杂志副主编鲜述文。退休后,这位不甘寂寞的教育工作者开始研究幼儿国学,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她自编近10万字的《幼儿经》教材与教参,打算PK“有点过时”的《三字经》,并自办“私塾”,用自己的方式为本土幼儿启蒙国学。
《三字经》太“老”了 鲜述文的爷爷是民盟创始人之一的鲜英,她儿时住在“特园”,深受国学熏陶。如今,66岁的她想为自己的孙辈留下一本值得品读、容易理解的国学启蒙书。
“有一次,我看见一位年轻妈妈在教自己5岁的孩子读诵《三字经》,孩子只是跟着读,完全没有理解。”鲜述文说,《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之一,但在700多年后的今天,有点“老”了,有些地方已不合时代。
“比如像《三字经》中"三才"、"三光"等是什么,幼儿完全没有必要理解;"稻梁菽,麦黍稷"中的"菽"是豆类总称,"黍"是黄米,这些东西,孩子也没有必要掌握得如此细……”
鲜述文介绍,《幼儿经》一共40课,从《礼记》、《论语》、《荀子》等国学经典中,精选出几句简单易懂的内容,融合《唐诗》、《宋词》以及名人故事为孩子们进行讲述。“孩子上课不会有任何负担。比如讲到思学的时候,我会告诉孩子们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讲到"宽容"时,我会辅以销售专家乔·吉拉德的故事,让经典活起来。”
背得好不如做得好 在龙湖MOCO租了一个房间,鲜述文开始用自己的书做教材,开设“私塾”。针对5至12岁的小孩,一个班只收10个人。昨日,五位小孩在家长的带领下前来试读,效果还不错。
幼儿学国学应该注意哪些地方?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会长鲜于煌介绍,老师在讲述时,“一是有趣浅显、二是要讲故事,三是语言不能太罗嗦。”他认为,幼儿学国学,百分之七十只是记忆,百分之三十才是理解,不过对孩子来说,从小接触国学,将会终生受益。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上世纪四十年代,曾在沙坪坝读小学,他在获奖后曾说,那时读到的《千字文》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外,由于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鲜于煌建议幼儿学国学以3至5个月为一个周期,间隔一段时间再进行下一步的深入。
“背得好不如做得好。”鲜于煌建议,在幼儿学国学时,最好有家长陪在身边。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将文言文中“孝”、“勤”、“忠”等孩子所学的知识点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对幼儿来说,家长的侧面教育很重要,如果孩子在家里背书,家长却在旁边打麻将,背再多的古文可能都难以吸收。”
(夏婧)
作者:夏婧 (来源:重庆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