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张晶想尽办法,害怕夏俊峰在网络中被人遗忘。毕竟,这起小贩刺杀城管的案件,已过去三年。
因此,12月初,当“夏俊峰被核准死刑”的传言又一次在网上出现时,她甚至有些暗自庆幸,“有几千人在微博上转,说明大家还在关注”。尽管,“核准死刑”是她最不愿意看到的字眼。
她熟练地处理了这起网络谣传:微博否认、感谢关注者、表示有消息会第一时间公布。三年救夫路,这个只有初中学历身材瘦小的东北女人频繁接受采访,坚持微博更新刷存在感,积极与关注者互动,甚至穿吊带拍明星照,已然练就一身“新闻发言人”的本领。
然而,崩溃和坚持只有一线之隔,在这场漫长的等待中,连她都说不清楚,对于终点,自己是希望早点出现还是晚点出现。她说,夏俊峰如果死了,她就不再接受采访,一遍遍回述走过的路。
她在等待最好的结局,哪怕遥遥无期。
悲喜
12月初,一场接力在网络中上演。传闻称,夏俊峰案将在9日终审,数千人转发了这则消息,呼吁“刀下留人”。3年前,这名小贩因路边摆摊,被城管带至办公室,刺死两名城管队员,震惊全国。
“这个消息肯定不靠谱”,12月6日,张晶上网看到网友@她的内容,很快做出判断,且内心笃定:案子是在等待复核而非终审;12月9日是周日,周末出结果的可能性不大。何况,她和律师陈有西都没有收到官方通知。
连婆婆苏秀君都知道这是假消息——前几次每逢开庭和终审,提前两三天,楼下就会出现蹲守人员,一名一米八多的壮汉,甚至跟踪过她送孙子强强上学。
张晶最初并没有太在意,只是在与网友互动讨论儿子强强的画作时顺便说明,称夏俊峰案还在等待复核,多谢网友支持。然后,8日下午至晚上,转发人数出现井喷,数以千计的网友分享,张晶被@了上百次,不少记者也打来电话,询问消息是真是假。
她决定发布一条正式的辟谣贴,避免网友担心。帖子内容只经过了几分钟的简单构想:否认谣传消息、感谢关注者、承诺会及时公布进展。很快有数百名网友转发,但次日早上,仍然有网友在发问“上午夏俊峰案终审,怎么没有动静?”
“很感动,这么多人转发,说明大家都在关注”,事实上,5个月前,张晶刚因网络传言虚惊一场。当时,一名网友误以为夏俊峰被核准死刑,在微博中掀起“刀下留人”的转发狂潮。
“当时被吓住了”,消息说得并不详尽,只是称近期要出结果,张晶琢磨,可能是内部传出来的消息。正想找律师陈有西求证,她看到了律师发布的辟谣贴:仍在继续等待,这才松了口气。
不过,那场乌龙带来了意外惊喜:年轻时候的偶像、台湾艺人伊能静通过私信与她联系,提出一些关于呼吁方面的建议。“惊呆了,反复看她的微薄页面,确定真的是她”,两人私信聊了一会儿,张晶解释了无法采纳建议的原因,对方理解,继而表示,如果有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联系她。
“上学时候特别喜欢听她的歌,没成想现在能说上话”,琢磨了好久,张晶最终还是忍住了,没有表达自己多年来的钦慕,“这种场合不合适”。
死路
2009年5月16日,夏俊峰挥起切香肠的小刀,将城管申凯、张卫东刺倒在血泊,从那一刻起,张晶的生活开始发生巨变,踏上救夫之路。
最初的时光最难熬。家里的空气如同凝固了一般,没有笑脸,没有交谈,婆婆做的简单饭菜,一家人能吃好几天,“谁都咽不下去”。张晶总把自己关在屋里哭。担心她晚上出事,婆婆苏秀君陪她睡了一个多月。
当时,辽宁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刺痛了她。节目称,辽宁警方破获重大刑事案件,已经将穷凶恶极的杀人者抓捕归案,所说正是夏俊峰。但其中所述内容,与张晶了解的内容相差甚远。
“不能让老公冤死”,她决定上访。婆婆苏秀君没有反对,“事到如今,只能豁出去了”,她拜访了一些认识的老上访户,请教上访知识,包括如何隐蔽口音和身份,避免被截访人员带回来,一一告诉张晶。
8月份,她和婆婆开始信佛,为两名死者超度,也寻找心里依托。他们在寺院里为死者供奉牌位,每月初一和十五,去佛堂念经超度,从下午1点多开始,持续5个多小时,数百遍的跪拜和磕头,张晶第二天基本起不来床。他们在家中也供上了佛像,婆婆苏秀君开始吃素,每天磕头念经。
她们还去找了死者家属,一见面就跪下,寻求对方原谅,但每次都被对方哭着骂着赶出来。张晶如今已经不愿详述当时的狼狈,“站在他们角度想想,也可以理解”。——据媒体报道,案发后,政府各补助两户死者90万元,但家属对夏俊峰的行为不能谅解,宁愿放弃民事赔偿,也要坚持判处死刑。
2009年11月11日,年轻人口中的光棍节,张晶觉得日期很不吉利的一天,沈阳中级法院一审做出判决,夏俊峰被判死刑。
张晶已记不清如何走出法庭,如何去律师事务所,如何去火车站登上去北京的火车,记忆中,那天沈阳降温,风刮在脸上生疼生疼的。
抵达北京后的境况更惨。晚上11点多到站,她只能在车站外的天桥边来回溜达。熬到凌晨4点多,她终于等到头班公交车赶到上访接待处。天空开始飘雪,她羽绒服帽子上的毛越来越湿,越来越沉。
8点,接待处开门。排在第四个的张晶把材料递进去,马上被退了出来,“来早了!”左右打听她才得知,来这上访必须等到二审终审。“到时候就来不及了”,支撑她来北京的信念瞬间崩塌,“完了,老公一定要死了,我改变不了了。”
上访接待处紧邻护城河,张晶在河边徘徊了很久,“抬个脚的事儿,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桥下搭窝棚住着的上访老头发现了,忙过来喊“姑娘,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家里有孩子吧!”
她想起以前和老公看电视时开玩笑,讨论谁先死的问题,最后她做出让步,承诺先让老公走,以免承受失去之痛,“我要实现诺言”。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