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的“中国式圣诞节”渐具更多人情味
原标题 [商业化的“中国式圣诞节”渐具更多人情味]
新华网哈尔滨12月24日电(许正)圣诞节前夕,哈尔滨市民刘先生开始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希望能够召集更多的市民在圣诞节来临之时加入到一场名为“"送温暖,献爱心"圣诞慰问残障儿童”的活动中来,“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能为需要关爱的孩子们尽一点微薄之力。”
像刘先生一样在圣诞节期间热心公益活动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募捐、志愿劳动、文艺演出……许多人自发组织起来将冬日里的温暖送进福利院、孤儿院和留守儿童学校,“圣诞季”的来临亦将慈善和公益的大门开启。
自从圣诞节走进中国百姓生活,其商业化的标签便从未撕掉。在冰城哈尔滨市的大街小巷,“圣诞打折季”“圣诞礼品热销”“狂欢夜狂甩”等商家惯用的营销套路仍随处可见。而憨笑可鞠的圣诞老人装饰,五颜六色的节日彩灯在冰雪的映衬下也让这座城市更加富有浪漫气息。
事实上,“圣诞购物狂欢”的过节形式正在逐步得到改观。在网络上,有人发起了“圣诞不花钱计划”,呼吁人们在圣诞节回归家庭。全家一起动手做饭,比比谁做的菜更好吃,全家人熄灯共同看一场温情电影,重温一下儿时的圣诞童话……浓浓的亲情元素受到许多网友的追捧。
黑龙江大学学生刁超群说:“圣诞节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向家人和朋友表达感谢和问候的时刻,虽然身在外地,不能和家人团聚,但我制作了电子圣诞贺卡发给他们,祝福不在形式,重在心意。”
有社会学家指出,圣诞节在中国“入乡随俗”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兼容并蓄,是中西文化相融的体现。哈尔滨工程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景辉说,在圣诞节期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关注到圣诞节的亲情含义,更有人将这份关爱传递给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反映出人们价值观的逐渐转变,同时也赋予“中国式圣诞节”更多的文化内涵,让这个洋节少了些商业色彩,多了些人情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