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早上,温州状元亭和谐之家免费供粥茶点的义工给前来喝粥的盛粥。新华网记者 陶叶摄 新华网记者 陶叶
清晨6时许,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气温只有7℃,这是温州一年中最冷的时节。温州市龙湾区状元街道龙飞路上,“状元亭”免费伏茶点排起了长龙。用钢板搭建的大棚内,穿着白色工作服的义工把热腾腾的粥和小菜摆好,准备给排队的人们供应早点。
温州有500多个免费伏茶点,“状元亭”是其中之一。夏送凉茶,冬熬白粥,免费粥茶传递了什么样的信念?为何能够坚持40年并不断壮大?新华网记者日前来到温州状元亭伏茶点,与喝粥人、义工和当地民政局负责人进行了一场对话,探寻伏茶点背后的感人故事。
热粥暖胃更暖心 来自陕西汉中的刘建成在机场大道做清洁工,自从状元亭开张以来,他每天早上都来喝粥。“我们清洁工工资低,这里的粥热乎乎的,又干净,让我省了早饭钱。”
来喝粥的人有外来务工人员、低保户、附近民工子弟学校的小学生,也有流浪乞讨人员。有的人赶着要去上班,有的人要去上学。“我们的粥点在早上六点就开始营业了。家里有老人话腿脚不便,我们可以让人给他打包一份粥带走。”状元亭伏茶点创始人吴南华告诉记者。
吴南华今年64岁,退休后,他和两位老朋友张宪定和梅雪良商量,想为一些生活困难的人们做点事。他们的想法得到所在街道和区政府支持。2012年3月,状元亭免费粥茶点正式对外营业。冬天熬粥,夏天熬伏茶,遇到节假日,比如端午节会包粽子,冬至会煮汤圆,过年会煮年糕。
“我们想把我们的爱心和善意传递给每一个路过的人,让他们相信这个社会是有温情存在的。”吴南华说。
为何辛苦做义工 义工胡大姐今年63岁,每天除了熬粥和做菜,还要做些洗碗、扫地之类杂活。当记者问她为何要做这么辛苦地做义工时,胡大姐腼腆地笑着说,只是觉得是做好事,做好事会有好报。
吴南华告诉记者,状元亭伏茶点离不开社会各界好心人的支持。“招义工时报名的人非常多。做义工很辛苦,我们早上六点开始营业,义工早上4点钟就要开始熬粥和炒菜,一直到八点钟结束。我们一共有86名义工,他们都不要一分钱。”
状元亭筹建时没钱搭棚,一家房地产企业的老总提供了启动资金。当地政府也给予大力支持,电力局承诺免费供电。“这里原来是空地,房子原先是供电局废弃的房子,由于地方小,下雨、下雪天时坐不了多少人。我们已经向政府部门打了报告,想把这个地方扩大一点,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喝上我们的粥和茶。”吴南华说。
捐助开支都要公示 状元亭伏茶点由机关干部牵头、企业家资助、3位老人具体运作。作为一家非营利性组织,它拥有全国首张免费供应粥茶点营业执照,由当地民政局管理。
听吴南华介绍,早上最多有500多人来喝粥。“一天要用掉大米70多斤,一个月大概一两万块钱成本,这些开支全靠好心人的捐助。11月份我们一共收到了20多万元捐助。我们每个月都要做帐,捐助了多少钱,用掉多少钱,都会公示。”吴南华指着粥店旁边的一块展板对记者说。
展板上清晰写明了捐款人和捐款数额。“有很多人捐钱不留名,放下钱就走。我们总想问他们的名字。实在不愿意说的,公示时就用阿婆、先生等名称来代替。”
温州市龙湾区民政局苏本云副局长告诉记者,状元亭是政府主导的慈善机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明明白白,政府部门对其财务进行审计和日常检查。“让爱心款来得明白,去得明白,这很重要。”
12月18日早上,温州状元亭和谐之家免费供粥茶点的义工给前来喝粥的人盛粥。新华网记者 陶叶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