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金可)垃圾短信、诈骗电话……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受到过它们的骚扰,而虚假的身份信息正是这些短信、电话的滋生土壤,不少市民和专家学者呼吁手机实名制,以保护公民的电子信息安全。
最近,在王府井附近上班的刘小姐常接到“568”开头的电话,邀请她到公司附近的健身中心健身,电话不分白天黑夜地打,刘小姐很是无奈。临近春节,大学生小孟最近总收到机票、火车票的虚假信息,“春节昆明直飞2折起。”“一看就是假的。”小孟每次都“恶狠狠”地删掉,而这样的垃圾短信又总是“执着”地来。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总经理胡延平表示,正是虚假身份信息才带来这样大量使用通讯工具进行商业诈骗、网络犯罪的现象。
由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发布的2012年下半年中国手机短信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下半年手机短信息用户平均每周收到垃圾短信息10.7条,收到垃圾短信息占全部短信息的比例为22.5%。垃圾短信的内容多为诈骗类,增长明显。
66.3%的用户收到过中奖类诈骗短信,52.8%的用户收到过冒充银行扣款类诈骗短信,收到过违法出售票据、证件类短信的用户为42.9%,收到银行贷款诈骗信息的用户为33.6%。此外,还有32.8%的用户收到零售业推销短信。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教授高文英表示,近年来,公民电子信息安全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垃圾短信,盗取、违法使用、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亟须治理。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服务时,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本市也将出台移动电话信息服务的管理规定,进一步落实手机实名制的开展,这将有力保护人们的信息安全,避免受到垃圾短信的骚扰。
胡延平表示,手机实名制是保护手机用户的有力措施。对用户和运营商而言,真实身份信息是一种天然需求,如今,越来越多的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等通过客户端进行本地化消费服务,这就要求提供和获取上必须基于真实身份服务对接,从而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手机实名
是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
张砥
垃圾短信层出不穷,诈骗电话花样翻新……近些年来,手机已经越来越成为各种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重灾区”。北京市拟出台移动电话信息服务的相关管理规定,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实行手机真实身份登记。这对于从源头上控制此类违法犯罪行为意义重大。
垃圾信息如此猖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在暗处,它可以随意骚扰你,而你却轻易找不着它。遇到这种情况,人们除了删信息、挂电话,至多也就是骂两句出出气。而这些不法之徒,早就练就了一张厚脸皮,即使被停机,随便花几个钱便又能买个号码重操旧业。要有效遏制这种乱象,必须要给这些违法者以足够的震慑,让其真正有所忌惮。
推行“手机实名制”,对于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无疑是一项治本之策。让手机用户以真实身份、真实信息来进行通信交流,既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正当使用者的信息权益,也能最大限度地压缩垃圾短信和诈骗信息的孳生空间。那些招摇撞骗者一经举报,有关部门就能在第一时间倒查源头,让他们受到应有的处罚和制裁。这样大家才能更好地享受新兴技术、新兴产业所带来的美好和便捷。
如今,手机已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人与人之间充分互联的时代,“实名”的必要性也已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通过这样的制度建设,让每个人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也对社会负责,从而在这个虚拟的通信网中构筑起互尊互信的社会基础。惟有如此,我们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才会更加坚实。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