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教授说,南方缺少供暖有历史原因,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生活质量的供暖并不该有争议。 中新网 张龙云 摄 编者按:“三九”隆冬,全国各地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个冬天屡屡刷新记录的低温,入骨三分的湿寒让“暖气南下”的呼声愈发强烈。南方地区是否需要暖气?是什么造成了暖气难以“南下”的窘境?迈过这些“坎儿”需要哪些努力?中新网能源频道将通过系列报道一一为您解读。
中新网1月10日电(能源频道 王珊珊) “南方哆嗦、北方得瑟。”网友关于这个寒冬的解读几分戏谑、几分无奈。28年间最寒冷冬季不请自来,“暖气南下”的讨论热度日趋高涨。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说,南方无暖气是历史遗留问题,随着百姓对生活质量提高的实际需要,为南方居民提供冬季供暖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现在已经不是讨论是否应该供暖的问题,而是该如何供暖。他在1月9日做客中新网视频访谈间时表示,集中供暖无疑是最好的供暖方式,但涉及一系列改造问题,南方供暖不能一刀切,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这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个人的事,需要各方都付出努力。”王震说。
“供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王震说,在我国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很多硬件条件不足,为保证气候特别寒冷的北方居民的生活,计划经济体制下便将秦岭淮河成为是否集中供暖的分割线,这在特殊历史时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目前我们物质生活逐渐富足,百姓的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气候本身也出现了一系列异常现象,“一刀切”就会产生新的问题。
几年来,不断有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建议南方地区冬天实行集中供暖,但南方集中供暖呼声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王震说,从经济角度来讲,供暖的两个必备条件是:暖源的可获得性和暖源的可持续性,也就是经济性。目前有集中供暖、分户供暖、空调供暖、电热器的供暖等多种供暖方式,从经济性、环保和效率的角度来讲,集中供暖是最好的方式。但是集中供暖又涉及到一系列的改造问题,技术问题、能源保障等。
王震说,在南方地区,还没有集中规划供暖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家庭已经采取了空调、电热器等供暖方式,有条件的甚至已经用上了天然气。但如果从整体规划来看,能源供给、建筑结构等问题,都会影响地方政府做出决策的方向。
王震说,南方供暖的规划要借鉴学习发达国家好的经验,也要吸取一些我国北方粗放式地完全基于煤炭供暖的教训。同样是南方,各个省份的情况不一样,资源的可获得性也不一样,所以,供暖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比如,上海的人均收入相对较高,还有西气东输和海外能源供应的便利,供暖的方式肯定和差不多同纬度的湖北是不同的。
“供暖既是政府的事,也是个人的事。北方供暖也是这样的,需要家庭居民要负担,同时政府提供一些基础建设。”王震说,同天然气供暖是一个毫无疑问非常可能的选项。但从目前来讲,国内天然气生产增长速度特别快,进口速度也很快,但大家的消费更快。所以,如果全国各地都用天然气来解决供暖问题,从气源上就很难得到保障。 (中新网能源频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