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大雪是否降下,只望他们温饱尊严
不论大雪是否降下,只望他们温饱尊严
1月9日上午11点,长沙市天心阁附近人民西路立交桥下,栅栏围着的地面上横摆着一个大通铺,上面躺着的10名流浪者正在休息。
记者调查发现,这10名流浪者中,有8人进过长沙的救助站。在有过“被救助”、“被关押”等经历后,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认识:坚决不进救助站。
实习生 唐俊 摄
一
1月9日,长沙寒气稍去,久雪初晴。
记者躺在医院里疗伤时,发生了很多事,出现了很多词。沉默无声的黑色默片,也有了详尽的配音解说。
迄今为止,他们有了很长很丰富的澄清,但不见一句道歉。
他们是急于澄清的救助者,也是报道的质疑者。
这是钓鱼采访吗?先解此问。或你觉得这有悖新闻伦理,或你觉得此举不堪。面对生命和死亡,这问题羸弱不堪。
我们的身上,压着那些卑微生命的沉重喘息。
数天内两人城中冻死,他们为什么不愿去救助站?我们只想弄清楚这些。
数天前,我们曾经通过报道,呼吁全城义捐,我们和救助者们一起去送衣添暖,但难题未解,症结不清。
直到遭遇救助站里的“拳师武夫”。
曾经,汪峰唱出了多少人的眼泪: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世事无常,众生皆或陷难解之境。
那些质疑者,同样也可能成为流浪者:若你敷衍搪塞,若你觉得殴打无错。
世事无常,众生皆或陷流浪之境。有一天,流浪的若是我们。
因为他们。长沙市救助站的救助者们。
为了他们。长沙街头冬日寻暖的流浪者们。
二
他们说:无奈上前制止。他们说:双方发生冲突。
生动的状语,能改变陈述的走向,但不能改变事实的本原。
面对三人殴打,你会反抗吗?记者戴鹏没有。
这些黑色的事实,你会在我们的视频里还原,你可以在警方调取的监控里发现。
谁给你们如此拳脚搜身的权力,这能算是无奈制止吗?
我们可以忘记那些质问。还好,我们还留有那段视频。
为了这段证据,我们坚持到凌晨近两点,去了三拨拯救者,感谢长沙警方。
否则,谁能逃脱那些遮蔽的言语。
镜头没有录下的,是一个被打数分钟的记者的高喊:我不要救助了,我要出去。
关于无奈,我还想说,监控镜头里,那个被捆缚近两个小时、无一救助者过问的老人,后来我们没有找到他。
但我耳边还有他的声音:“救救我,放开我。”我只能安慰他,我只能看着他的眼光黯去。
这些都要被一个词掩盖:精神病人。
或可束缚,亦可否认,但怎可熟视无睹。冷漠是一种危险的惯性。
三
可以澄清,允许攻击。我们可以沉默,可以独自疗伤。
新闻人可受伤,事实不容遮蔽。
再说一次初衷,即使成为枪靶,哪怕下一场殴打重来
一个记者,一个失语流浪者,一场殴打,在下一场大雪来临前。
我们本想替那些不愿进救助站的流浪者们,体验救助之路;我们本想看看那些温暖的救助细节,看看能填补哪些小漏洞;我们本想告诉那些迷失的人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重述一场往事,重述孙志刚的那段墓志铭
“逝者已逝,众恶徒已正法,然天下居庙堂者与处江湖者,当以此为鉴,牢记生命之重,人权之重,民主之重,法治之重,无使天下善良百姓,徒为鱼肉。”
可以难过,不必愤怒。
我们无需道歉,但必须发声。不为记者戴鹏,是为街头流浪的人们。
四
我们不会灰心,也从未绝望,这依然是我们深爱的城市,一座阳光幸福的城市。
阳光里会有黑子,空气中总有被污染颗粒。多数人幸福,少数人忧伤。
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城市的幸福是乐者自乐,安者自安。
我们愿为快乐的你们守望,亦愿为忧伤的你们呐喊,这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这组报道所呈现的,只是长沙市救助站里的一个小切片,部分适合呈现的事实。
这些回应,本不应如此冗长:我们只想融入,与救助者在一起,让冬夜露宿的流浪者们暖和一点。
监督只为参与,报道只为改善,呈现只为尊重。
不论明天大雪是否降下,我们只希望,走进长沙市救助站的流浪者们,能温饱暖和,能被有尊严的对待。本报记者
行动者
关注流浪者我们一直在努力
去年11月16日,毕节五流浪儿童冻死垃圾箱;12月8日、12月13日,云南、陕西出现流浪汉冻死街头;12月26日,民政部紧急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加入救助队伍当中。在此背景下,本报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积极介入到长沙流浪群体帮扶救助当中。
去年12月19日,省气象台传出“雪讯”,本报开通了96258捐助热线,号召市民捐出家中闲置的棉衣、棉被,一起来帮流浪者温暖过冬;
(详见本报2012年12月20日A04、A05版)
短短几天,我们收到数百市民的“爱心”棉衣棉被2000余件,并将这些“爱心衣被”分发给了他们。
(详见本报2012年12月28日A03、A04版)
今年1月3日,长沙市开福区一名30多岁的流浪汉冻死,本报立即呼吁管理部门制度层面上细化、无缝化,彻底保障流浪者生命底线;
当天,长沙市社会救助站公开承诺,建立二十四小时巡查制度,全市区县建立小分队,从早到晚巡查,要衣给衣,要饭给饭,要回家给车票。
(详见本报2013年1月4日A05版)
1月4日,大雪,记者再度回访车站、桥洞,发现天寒地冻中,此前我们采访的熟悉面孔仍固执地呆在原处。
你们为什么不去救助站?1月7日,预报中大雪将再度来临之夜,本报记者走向了救助环节中最重要的守护者救助站。
(详见本报2013年1月9日A03版)
[上一页] [1] [2] [3]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