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观察员 伍里川
1月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这次会议创下一个纪录:首次以电视直播的形式通报查办案件工作情况。
会上,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崔少鹏表示,纪检监察机关提倡实名举报,凡实名举报的,优先办理,及时回复,并要求各地及时准确发布违纪违法案件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舆论广泛认为,这是新年伊始中央纪委释放的反腐新信号。
首次电视直播、优先办理实名举报具有解读价值。首次电视直播是既有形式,又有内涵。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何增科认为,公众对官方反腐的一言一行有着信息渴求,“面对公众强烈关注的大案要案,主动公开和在被围观的情况下被动公开,传播效果完全不同,中纪委此举也为推动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作出表率。”
从这一变化中,公众着实感到纪检监察部门在致力于进一步开放透明、接地气。而这又与诸多地方纪委接二连三出现的新变化相统一。
近来,纪委在反腐工作上出现了不少值得肯定的新气象。
2012年12月中旬,有微博举报南京城管聚赌,南京纪委9分钟后回应:查!当月,网友“兰园市场”举报玄武区兰园集贸市场负责人以权谋私问题,距首次发帖仅26小时,南京市纪委官方微博@钟山清风主动介入,涉腐官员很快被停职。2013年1月7日,广州市纪委官方微博“廉洁广州”发出微博,教网友如何写举报信。真、快、严,这些变化受到了网友的力挺。
优先实名举报则显示今后反腐导向。
有评论指出,中纪委优先办理实名举报,这对公众和相关部门的沟通互动,提高惩治腐败的力度意义重大。这种改变也预示着中纪委将来的工作程序和格局会发生改变。
但这种改变显然不是对网络举报、匿名举报的否定。网络反腐也因其存在“难免误伤”等缺陷而引来争议,中纪委当天在会上提及广受社会关注的“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密切关注新闻媒体和网络曝光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
对实名举报的优先处理,与举报机制的健全、对举报人的保护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办公室收到的举报信个个都是实名,很多人在举报信的最后留下电话和身份证号,这表明民众反腐败的胆量越来越高。也正因如此,更需要健全举报机制。”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反腐专家林喆说。何增科则呼吁尽快通过举报人和证人保护法。
优先办理实名举报对应着时代的反腐最强音,对于实名举报者来说,他们的“豁出去”精神,本身就需要第一时间回应和处置,“跑”在问题官员的前面。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中纪委和地方纪委对于反腐民意的高度关切、对反腐手段的积极尝试、对反腐机制的逐步健全,都呼应着中央对反腐的新要求,顺应着民意的迫切要求。
中纪委在通报案件时提及“五个严查”,其中之一就是“严肃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违纪违法案件”。反腐要“有办法”,就需要走近老百姓,走进网络。事实证明,电视直播等新手段的运用,对于震慑问题官员、提振百姓信心,特别是让举报者“解气”,作用很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