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京报、生命时报、《环境监控与预警》报道
雾霾污染也曾经困扰伦敦,根据《生命时报》驻伦敦记者的报道,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治理雾霾污染的一条出路。 “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 ”进入20世纪中期,英国人为摘掉“雾都”的帽子,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治理空气污染。
伦敦曾因雾4日死亡4000人
19世纪,英国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伦敦工厂所产生废气形成极浓的灰黄色烟雾。 20世纪50年代最为严重,“雾日”(即指视域不超过1000米的天数)一年里平均多达50天左右。 1952年12月5日至10日,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当时,歌剧院正在上演的《茶花女》因观众看不见舞台而中止,歌剧院里的人也被迫散场,出来却发现,大白天的伸手不见五指,水陆交通几近瘫痪。
据史料记载,仅在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加。
减少居民取暖煤炭使用
20世纪中叶,由于英国还没有进行“去工业化”,大批的工业企业和居民家庭需要大量使用煤炭发电和取暖,致使伦敦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 1952年持续4天的“烟雾”竟然造成1万多人死亡,这一惨案使英国政府和人民惊醒,他们意识到必须在改善空气环境上下大力气了。英国于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并逐渐实现了全民天然气化,停止了燃煤,并逐步将重工业设施迁出伦敦城外。
限制私家车,发展公共交通
随着时代发展,交通污染已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污染的首要来源。英国政府出台一系列举措对小汽车尾气排放进行严格限制。 2003年,伦敦市政府出台了“堵塞费”(Congestion Charge),对那些进入市中心的私车征收“买路钱”,由此获取的收入则完全用于改善伦敦的公交系统。此外,伦敦还规定不向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车辆颁发执照。为了进一步减少污染,伦敦一直大力发展地铁、公共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以减少私家车的“刚性需求”。
建节能办公楼,用新型能源
此外,伦敦有21%的空气污染物来自于建筑物的取暖需求。为此,伦敦政府通过建立节能写字楼、提高现有建筑能源利用率、利用新能源等方法减少此类污染。
上世纪80年代,伦敦市在城市外围建有大型环形绿地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政府决定尝试在街道使用一种钙基粘合剂治理空气污染。这种粘合剂类似胶水,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街道清扫工已将这种新产品用于人口嘈杂、污染严重的城区,目前监测结果称这些区域的微粒已经下降了14%。英国民众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每日空气质量的发布情况。
今日之伦敦已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城市”,城区三分之一面积都被花园、公共绿地和森林覆盖,拥有100个社区花园、14个城市农场、80公里长的运河和50多个长满各种花草的自然保护区。蓝天白云,绿树成荫,芳草萋萋,碧水粼粼,去伦敦寻找“雾都”的人们肯定要失望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