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显现外贸拉动力
原标题 [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显现外贸拉动力]
新华网武汉1月16日电(记者 徐海波 陈俊)武汉普路通供应链管理公司经理陈聪最近忙得不可开交。他正在为这个偏隅于中国内陆的小型外贸企业,制定2013年出口市场扩张方案,计划把市场份额提高20%。
与当前中国出口贸易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相比,陈聪这一美好设想似乎有些“不切实际”。但是,陈聪却胸有成竹。1月15日,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成为中国第17个综合保税区。公司第一时间与综合保税区签订协议,成为第一批入驻企业,这给陈聪吃了一颗“定心丸”。
过去的一年,在国际经济形势疲软、欧债危机持续深化、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的背景下,中国进出口贸易持续低迷。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86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增幅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值。
尽管进出口增幅表现颓弱,但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外贸数据却逆势而上。去年,全国投入运营的9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进出口总额增长了29.7%,高出中国外贸总体增速23.5个百分点。
很显然,开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已成为中国保增长、稳出口的一剂“良方”。2012年,先后有8个类似于武汉东湖的保税区域封关运营,这一数据相比前几年增长明显。自1990年开始,中国设立了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园区、保税港区6类共11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覆盖全国27个省。
在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是由海关实施封闭监管,根据不同的形态,监管区享有不同的“特权”。在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港区,进口设备可以免税、用于出口的料件可以保税,国内采购设备、货物入区即退税。在保税物流区,虽不能在园区加工,但无论国外还是国内货物都可以进入,而且国内货物同样享受退税优惠。
正是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特权”让中国许多外贸企业尝到了“甜头”。武汉本土企业佰均成技术公司行政总监方健说:“公司的一项主营业务是替全球顾客提供办公设备测试,测试合格的样机要返还给顾客,一来一往就相当于一次进出口,除了缴纳关税,还耽误时间。以后在综保区里,无需办理进出关手续,能节省不少成本。”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逐步成为中国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吸引境内外投资的重要载体。以往的中国加工贸易一直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主,中西部地区发展较为缓慢。
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陆续建成29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工制造业企业也加速向这些地区转移,贸易业服务业等新型经济业态也闻讯赶来。
东湖综合保税区在还未正式运行之前就已引来不少企业,仅去年就有中外运、深圳普路通等签约项目8个,协议投资总额达10亿元,富士康、联想、烽火科技等一大批企业正在计划入驻。
同样,去年重庆、河南和四川等中西部省份的出口增速分别达到94.5%、54.3%和32.5%,这一成绩正是得力于这些省份的综合保税区,也为中国内陆的外贸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国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司副司长吴海平说,海关特殊监管区所释放的外贸拉动力量正在显现,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将逐步回暖,贸易大国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作者:徐海波 陈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