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感高发季节一向坚定地呼吁公众“开窗,开窗”的白春学教授,今天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却表示出些许的为难。这位身兼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全国呼吸病学会副主任委员的专家坦言,近阶段,他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有了这一个冬春季的流感病人,也有了因空气质量差而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发作的病人。
“对于预防流感,我还是强调要通过开窗来流通空气,以减少流感传染和发病。对于现时议论最多的雾霾,我可以说不开窗为好,但这不是根本的防病方案。最根本的,还是要保护好、治理好我们的大气环境。”
通风可减少流感传播
现在我国已进入每年一次的冬春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以上海为例,流感发病较上个月有增加,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在各医院的呼吸科门诊,散发的、有传染性的流感病人就诊数量有所抬头。“但与北京相比,由于气温、有开窗通风条件等因素,申城流感发病情况应该不会很高。但一些有其他基础性疾病的人,应该要特别注意做好防护。”
白春学说,预防流感有“三原则”,即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减少人群易感性。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就是减少与流感病毒或病人接触的可能,比如戴口罩、勤开窗通风等。年老体弱和小儿人群可及时接种疫苗(但疫苗只是有针对性地预防,若发生其他病毒型流感则无效)。适当的体育锻炼是最佳“非特异性预防方法”,可以增强体质。如果容易感冒的人希望使用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来作一些预防,建议最好听从呼吸科医生的具体建议。
雾霾严重不妨少开窗
当然,面对颇为严重的空气污染,“戴口罩”抑或“勤开窗”都成了一个两难题。因为在雾霾充斥的空气里,夹杂着可以致病的过敏原、细菌、病毒,还有诸多致癌物质。
记者请教白春学教授:“这几天,你出门在外戴不戴口罩?”他回答说,除了在门诊、病房接触流感病人时戴,平时自己不戴口罩。理由比较简单,一是普通口罩根本“挡不住”PM2.5;二是但凡能起到阻挡作用的口罩,“透气性都差”,如果工作需要戴一段时间还行,长时间戴人会很难受;三是“也太麻烦”。
关于开窗,这位呼吸科专家今天给出了“新说法”如果家里、房间里没有流感病人,在雾霾严重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少开窗或者不开窗;如果周围有流感病人或是一处人多嘈杂的空间,可以选择在一天24小时内空气相对好的时段短时间地开开窗、通通气,可减少流感传播;若条件许可,比较理想的是启用定期清洗的中央空调,并保持适度通风状态。
关于口罩,白教授的“新态度”是“有益无害”。他说,在流感季节去公共场所,戴口罩于己于人都有预防作用。尽管它不能根本解决PM2.5问题。
偏方提高免疫不可靠
眼下坊间有不少用来个人防护的办法或偏方,比如说吃鱼油可以抗氧化,缓解吸入污染空气对人体的危害,等等。以一名学者的严谨态度,白春学教授认可鱼油或其他保健品的某些成分对提高免疫功能等有一定作用,“但我不会做任何推荐”。他表示,没有大规模临床数据支持,轻易说哪一种营养品能够预防空气污染危害是不足取的。就像很久以来,因为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随口一说”,维生素C一直被传为可以预防感冒。但最终大宗研究数据结果,却无法证实其有效性。
全国大面积严重雾霾,令医学界的专家们同样感慨万千。白春学告诉记者,有害空气吸入体内并致病,不像流感“一触即发”,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这些年我国从不抽烟女性肺癌发病率猛增可能就是一宗典型的案例。我们应该共同期待国家能有更多的环保投入和环保措施,能够真正从源头上减少伤害,保护大家的健康。
首席记者 施捷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