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庆大学50岁女教师制作 列了63个常用方言谈书
商报记者 谈书 实习生 郑玉霞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一名高三学生因听不懂重庆话感觉被排挤,离家出走的事件引起广大网友关注。身在重庆,经常都能听到重庆言子,让初来乍到的外地人经常遭遇尴尬,听不懂“背时”、以为“正南其北”是指的方向,不过现在,外地学生应该不用再担心了。现在,重庆大学城规学院官网上挂出一张《常见重庆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表》(以下简称《对照表》),将一些常见的重庆言子翻译成了普通话,很快在微博中广为传播,而令人吃惊的是,这张表竟然是重大一位外地教师制作的。
搞不撑展要扫皮哈
前段时间,重庆商报官方微博的一则笑话让不少网友捧腹:话说某日在轻轨入闸口,一位外地朋友拿着磁卡不知如何进闸。眼看人多排队,旁边一位保安看不下去了,川普道:“你梭一哈!”乘客不明白“梭”为何意,愕然。保安急了“我让你梭一哈!梭一哈!”此时乘客忽然弯腰探头,对着闸机说了声“袁家岗”……(此处“梭”为将卡插入的意思)
笑过之后不得不说,初来乍到的外地人的确因为听不懂重庆言子,遭遇这样的尴尬。记者看到,《对照表》最先发布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网站上,共计收录了63个重庆方言词汇,并逐一对应翻译为普通话,比如重庆话中的“闷砘儿”在普通话中叫“壮实”;“嘿们行(hang)式”就是“很厉害”的意思。
看过对照表,名为“赵学”的网友马上用地道重庆话评论道,南方的、北方的、中原的同学们,不晓得的赶紧来学习学习,不然“二天”(今后)和别个扯皮的时候搞不撑展(清楚)要扫皮(丢脸)了哈!
外地学生奉为宝典
“学的时候好好笑。”在重庆大学读书的福建人吴前伟说,学校官方微博也挂了这张表,很多外地学生就下载下来照着学,特别好笑。他说,刚来重庆的时候一点重庆话都不会说,地道的言子更是听不懂,很多时候都需要重庆同学作“翻译”,“不过重庆方言特别有趣,还是很想学”。
来自江苏的重庆大学学生刘晨曦表示,以前他对重庆言子一窍不通,“室友说她出去耍朋友,我很疑惑,‘耍朋友’是搞恶作剧的意思么”。自从看了这张《对照表》,现在他已经会说“挫锅漏”、“啥子事”、“扫皮”这些简单的词汇。
这张对照表目前已广为流传,被不少外地学生奉为“实战宝典”。来自甘肃的张绍阳笑言,他去重师报到时,见到位女生摔了一跤,她一直不停地说“好扫皮(丢脸)哦”,“我当时就蒙了,心想:摔痛了怎么还想着苕皮”,现在,跟着这张《对照表》,张同学已经基本能理解重庆籍同学口语中的意思。
重庆大学城规学院党办秘书王军告诉记者,《对照表》在学院网站上已经挂了半年,可供全体重庆大学的学生下载,只是最近才引起网友注意。“我们学院一共有2000多学生,近一半是外地人。”王老师坦言,这张表还是很有作用,外地学生可以对重庆语言文化有更直观的了解,他们能更好的融入环境;本地学生则可以借此提高普通话水准,避免说“渝普”闹笑话。
重庆人可借此学普通话
记者了解到,编写这张表的是重庆大学信息教育学院党务部负责人的程老师,她是西安人,今年50岁,20多年前,她因工作调动来到重庆,由于自身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学校便安排她兼做语言文字工作。程老师坦言,由于自己是外地人,《对照表》的编写并非易事。
“我刚来重庆的时候根本听不懂重庆话,闹了很多笑话。”程老师告诉记者,“有次领导让我‘把横幅拉称(直)’,然后说‘拿在(订)书机在(订)好’,因为没听懂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后来,程老师就开始有意识地收集重庆言子和学习重庆话。她称,自己主要通过上网查询、与重庆人交流、学校提供资料等方式获得研究材料。程老师在研究语言文字时发现,大部分重庆人普通话说得很不规范,导致外地人听不懂,“重庆本地人也可以借助这张《对照表》学习标准普通话”。程老师说,每年的9月份,她都会给同事们出一套测验题以提高普通话,“同事们都觉得有趣而有效”。
程老师还特别指出,目前重庆人在说普通话方面存在几个问题:1.学生说普通话意识不强;2.历史的沿袭和传承,用方言交流的人更多;3.受地域文化影响,规范程度不高;4.网络流行语影响表达。对此,程老师建议,高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字语言活动,一来让外地人了解重庆语言文化,其次也能推广普通话。
观点
重庆方言有趣有特色
重庆市语言协会会长、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茂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张表上的一些重庆话还是很地道,比如“架麦”、“松活”这些词语都非常生动有趣,很有重庆特色。李茂康说,近几十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推广,现在的年轻人与外地人更多是使用普通话交流,方言处于逐渐萎缩的状态,一些方言逐渐被同化甚至濒临消亡。他表示,具有方言特色和独特表意效果的方言也有其保留价值,它是历代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李教授还说,川渝方言作为北方语系的一个分支,如果一些词汇经常被人群提及,便有长久的生命力,比如“打望”“啥子”,这些最初都是属于川渝地区方言,但是现在全国很多地方的人都能懂这些词语的意思,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对方言的推广和传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