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2月18日电(记者李斌)今曝多地严控住房查询,被指保护“房叔”“房姐”。多房官员从此如释重负、安枕无忧,公权力自然难逃“自保”嫌疑。记者认为,保护公民隐私有必要,官员财产公开更是当务之急,应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官员房产。
正当“房叔”“房婶”“房哥”“房姐”“房祖宗”争相被曝之际,有关部门挺身而出,对“以人查房”或者“以房查人”做出专门约束。还没把公权力装进笼子,却已把官员房产信息装进了保险箱,苍蝇拍、打虎棒都够不着。网友说了,是不是“房姐”“房婶”揪得过快了,调控一下速度、控制一下节奏?有这门子心思,还是用在房价调控上吧!
“房叔”“房姐”们手握大量房产,扭曲了市场需求,直接推高了房价。官员房产多少具有公共属性,公众具有一定程度的知情权。特别是掌握公权力的人成为“房多多”的现象应该得到遏制,信息透明便是方法之一。
在公众眼中,查房和查手表,都是简单、快捷、精准的反腐方式。急于出台新规,严控住房查询,堵住了个人信息泄露的漏洞,更堵住了公众监督官员房产的渠道,让官员的房产躲进制度的死角,难免会有网友认为是挟“保护公民隐私”的挡箭牌,逃避应该受到的监督。
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平衡值得深究,保护公众隐私决不能成为保护官员的借口。要消除公众疑虑,应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官员房产。实行官员财产的公示公开制度就是公众的热切期待,不应对此刻意回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