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文章:西方文化没能力吞噬中国文化
原标题 [喻中:西方文化没能力吞噬中国文化]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要树立起对于中国文化及其支撑的文明秩序的信心。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命题提出,是因为有一些人对中国文化没有自信。他们认为,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昭示着人类文明的未来,指示中国文化的方向。他们是福山的“文明终结论”的信奉者,只对西方文化有信心。他们认为,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如此强势,在这种强势文化面前,中国文化难有自信。
在这样的语境下,文化自信的依据在哪里?我的回答是,中国文化的“大历史”可以为中国的文化自信提供依据。在中国文化的演进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两次“西方文化”的冲击。第一次是出于“西天”的印度佛教文化;第二次是出于“泰西”的欧美基督教文化。
印度佛教约在公元2世纪传到中国来的。从两汉到魏晋再到隋唐,四五百年间,佛教文化全面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与信仰世界。无论是统治集团还是民间社会,佛教文化都拥有广泛而真诚的信奉者:每个地方都有寺庙,佛教大师饱受尊崇。但即便如此,佛教文化也没能征服、取代中国文化,反而是中国文化转化、吸纳了佛教文化。特别是在以慧能为代表的思想家们的持续努力下,原本是异质的佛教文化终于融入中国固有的儒道文化中。佛教文化彻底融入中国文化的标志与结晶,就是禅宗的诞生。
禅宗是什么?禅宗是中国文化的嫡子。禅宗虽有一个来自异域的母亲西天佛教文化,但禅宗的父亲是中国本土的儒道文化。可以说,禅宗是印度佛教文化彻底中国化之后的结晶。它虽然具有印度血统,但本质上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从禅宗的诞生机理及其文化特质,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文化并没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被取代,反而是外来文化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国文化不断生长、更新的添加剂。
19世纪之后,中国文化第二次遭遇了外来文化,即欧美基督教文化。在甲午战争前后,这次外来文化的冲击给中国人带来“乾坤颠倒”般的震撼,中国人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信心开始动摇。此后,文化上的不自信成了百年中国难以摆脱的一道阴影。但是,从禅宗的诞生所展示、所蕴含的历史规律来看,欧美基督教文化同样不会征服中国文化,它同样会为中国文化所转化、所吸收,成为中国文化在当代和未来自我更新、生长的添加剂或营养品。
在近期内,欧美文化看上去很有魅力,似乎代表了人类文明的“终结”或“终极形态”,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从根本上看,中国文化虽会吸收欧美文化,但中国文化不会变成欧美文化的复制品,这就像一个人吃了牛肉,并不会变成牛一样。中国文化在吸纳了欧美文化之后,只会变得更丰富、更具包容性,同时也更有生命力。这就是中国文化自信的理据。
如果说禅宗是中国文化吸纳印度文化的产物和结晶,那么,中国文化吸纳欧美文化的产物与结晶又是什么呢?当前的时代还没有做出回答,背后的原因也许是:中国文化对于欧美文化的吸纳过程还没有最后完成,像禅宗那样的中国文化新形态还在孕育中。因此,只需耐心地、充满信心地等待。(作者喻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来源:环球时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