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芳 国际周刊专稿
美国击毙“基地”组织前头目乌萨马·本·拉丹的一名前海军海豹突击队队员日前首次发声,向《旧金山纪事报》总编辑菲尔·布朗斯坦叙述了他当年击毙本·拉丹的过程,那惊魂15秒钟,那三记改变历史的枪声;他也说到,退役后他的生活窘迫、经济困难,遭到军方的抛弃,甚至让他有了生不如死的念头“我想我要是当年战死,现在我家人的状况可能会更好。 ”
这名隐姓埋名的英雄人物究竟是怎样完成击杀本·拉丹这项艰巨任务的呢?他默默无闻的贡献又是怎样轻易被美国军方忘却的呢?英雄退役后的生活是怎样的艰难、潦倒?美国政府又是如何抛弃了包括他在内的曾为星条旗抛头颅洒热血的军人们呢?
与《旧金山纪事报》合作的美国杂志《先生》日前刊发了这篇令人喜忧参半的文章。
行动前
入伍是因为19岁失恋
在《先生》刊登的这篇标题为《击毙本·拉丹的人……生活窘困》报道中,为了保护当事人及其家人的安全,没有公开那名军人的身份,全文均以“那名枪手”指代。
去年4月,菲尔·布朗斯坦邀请到了这位“被认定是亲手往射入本·拉丹头部三发子弹的人”到自家做客。那是阳光灿烂的一天,“那名枪手”和他的家人朋友一起在布朗斯坦的花园中休息。他的家人和朋友坐在枫树下,而他自己则坐在藤椅上陷入了沉思,担忧着他的未来,一旦他从海豹突击队第6小队退役后,他将如何养家、如何为妻儿购买医疗保险。只见他坐立不安,反复几次站起来踱步又坐下去,藤椅的椅背上留下他深深的汗印。
“那名枪手”向布朗斯坦说起他入伍的那天。那年,他才19岁,被一个女孩甩了,心碎了一地。为了逃避这种悲痛的感觉,他走进了美国海军征兵办公室。征兵负责人询问他是否愿意将生命献给军队,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成为一名狙击手。 ”负责人一开始拒绝了他,因为“已经有狙击手了”。 “那名枪手”说:“朋友,我认真地告诉你,海军现在有的那些根本不配称为狙击手。 ”他回忆说,于是那名负责人将他带到自己的办公室,“他给我开了个不错的价码,我就签了字,入伍了。 ”“看,这才是导致本·拉丹命运的真正原因,因为有个女孩伤了我的心。 ”“那名枪手”对布朗斯坦开玩笑说。
挑选精英中的精英
直到退役,“那名枪手”在美国军队共服役16年,其中在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第6分队待了8年。2011年4月初,“那名枪手”刚结束一次在阿富汗的任务,和队友一起回到美国迈阿密。正在潜水时,部分队员接到指令,要求立即赶回弗吉尼亚州海滩市指挥部,其中也包括“那名枪手”。
他回忆说,新任务第一天的简报“简直都在扯谎”。当时,介绍任务的长官语焉不详、东拉西扯,一会儿说因为日本地震要准备水下缆绳,一会儿又提到利比亚,说那里有个院子,里面有东西,尽管还不确定里面到底是什么,但要求队员们一定要“找出点东西来”。 “那名枪手”说:“长官告诉我们,会有两架飞机将把我们运过去,但不会提供任何空中火力支持。 ”
“我当时猜想,可能是要我们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者核弹之类的东西。否则,他们还有什么理由把我们送到利比亚去?”“那名枪手”告诉布朗斯坦,在场的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红色中队队员都有不少疑问,但长官的回答只有“对不起,无可奉告”或是“我们也不知道”。
“那名枪手”说,还有一点也很奇怪,当时,整个的红色中队都在海滩市,但长官们只挑了23名队员和4名候补队员,其他人连任务介绍都不许听。当他走出房间,那些门外等候的队员们询问:“你们到底要干嘛去? ”他回答说:“我们也不知道。 ”
这23名被挑选出来的队员都是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中作战经验最丰富的,可谓精英中的精英。他们分成4个小组,“那名枪手”被指派为其中一名组长,负责外围安全,阻止无干人等进入作战区域。他手下有两名狙击手、一名来自CIA的翻译和一条军犬“开罗”。
“我们当时都以为是去利比亚,就算不是利比亚,也肯定是很高级别的军事行动。 ”他很清楚地知道,这次的任务,绝对是很特别的。
行动前曾有四个方案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这27名海豹突击队队员一早便动身前往北卡罗来纳州接受战前训练,并听取作战指示。第二天,队员们在一幢平房的大教室内集合,美国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JSOC)将军、CIA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事务部官员和数名来自华盛顿的政府官员也在场。教室外守着很多安保人员,确保没有任何人能进入这个教室。海豹突击队负责人一脸严肃地宣布:“我们已经前所未有地接近奥萨马·本·拉丹了! ”
“那名枪手”说:“当时,整个房间都很安静。他看着我们,我们也看着他,朝他点了点头。我们在想‘好吧,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去干掉这个混蛋,是时候让他去见阎王了。 ’而这就是我来这里的目的。我们这二十几个人之中,必然会有一个人,将得到这个机会。 ”
在这天,海豹突击队队员们得知了美国政府是如何侦查到并分析确认本·拉丹当时就躲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开伯尔—普什图省阿伯塔巴德镇的一座大院内。做出这份简报的人是一名CIA的女探员,正是后来通过书和电影为人所熟知的那个女探员。她告诉海豹突击队队员们:“我们已经找到了拉丹。我一生都在寻找他,我现在很肯定,他就在那里,不会错的。 ”
当时,美国政府和军方考虑了四个作战方案:一是用32枚重达2000磅的炸弹将大院彻底炸毁,二是派遣突击队队员潜入大院,三是和巴基斯坦方面联手,四是用无人机投掷炸弹将拉丹炸死。由于美国政府和军方并不想造成多余的破坏,也希望确保本·拉丹死亡,而不是躲在洞里或是安全房间内,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第二个方案,派遣突击队队员潜入大院。
以为自己将有去无回
特训开始了,军方为队员们准备了一个大院模型,以此进行行动策划和战术安排。 “那名枪手”主动要求将自己调到特攻队,“我得知任务后立刻就申请了,即使在特攻队里我不再是组长,也没关系。外围组其实不需要那么多人。而且我空降速度很快。 ”
“那名枪手”向布朗斯坦介绍他们的训练和计划。第一架直升机将在大院的正门前降落,外围队员将守在这里,直升机也将随时做好起飞返回的准备,一个小队将从正门进入,然后沿楼梯往上搜索。第二架直升机将运送其他队员从上方进行快速空降,从顶楼往下搜索。
“我们会从直升机上放下绳索进行降落。屋顶上会留一名狙击手,他会寻找合适的机会和角度射杀拉丹。其余人降落到第三层的窗外,快速准备好枪,因为他很有可能带着上膛的枪站在窗边等着我们。 ”
“队伍进入室内后,将面临另一种问题。有些人会设圈套,比如在房屋正中间自杀,诱使我们深入屋子,然后将整个屋子炸飞。我曾经就中过这样的圈套,幸好及时逃了出来。我跟队友们开玩笑,说这次的任务有90%的可能性是‘有去无回’的,我们很可能死在那里。 ”
“最后一次”向家人道别
在北卡罗来纳州的训练结束后,所有参加行动的海豹突击队队员有一段短暂的休息时间,可以各自回家。
“那名枪手”回到家,向自己的妻儿告别。每次执行任务前,他都会这么做。妻子每次都会说:“我没事,你去吧。 ”但这一回,不一样了。 “说再见真的太可怕了,我根本都不敢去想,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老婆和孩子了。 ”怀着这样的心情,他给孩子们买了不少昂贵的礼物,还给 自 己 买 了 一 副 350美 元 的PRADA的太阳镜。 “我脑海里就回荡着征兵广告的那句话假如生命还剩最后一天。 ”
几天后,所有队员们在内华达州的沙漠集合,在一个全尺寸的模拟大院中再次训练。不过,这个模型是由集装箱简陋改制的。每天夜幕降临时,两架“黑鹰”直升机前往沙漠中的模拟建筑物进行仿真突袭。问题在于,这套假目标并没有严格按照阿伯塔巴德的大院建造,特别是没有树立高墙,为正式行动埋下了隐患。“我跟队友们说,如果拉丹住的地方真的和这个训练场一样,我们就有90%的机会活下来。 ”
又经过了数天的训练,军方问这些海豹突击队队员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我们说,当然准备好了,这一点都不难。 ”“那名枪手”回忆说,就好像之前执行的数百次任务一样,这次任务似乎也没什么不同。
写信时眼泪打湿信纸
离开内华达州,队员们乘坐一架C-17飞机前往德国,短暂停留后抵达阿富汗东部城市贾拉拉巴德。在那里,另一支海豹突击队分队已经在那里等候。那支分队通常都执行突击任务,这次将作为23名队员的后继快速反应力量,乘坐CH-47飞机一同前往。
在贾拉拉巴德,“那名枪手”又见到了那名CIA女探员。当时,她正在紧张不安的踱步,看到“那名枪手”后,她问他如何保持那么冷静。他就告诉她:“我们每天晚上都在执行任务进入某间房子,干掉某些人,然后离开这次只不过是一次时间比较长的任务罢了。 ”她盯着他看,然后告诉他:“我百分之一百地肯定,本·拉丹就在三楼上。可能的话,你一定要上三楼。 ”
“那名枪手”告诉布朗斯坦:“我当时认为,她其实只有百分之九十的肯定,情绪助推了她的判断,让她认定自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
在贾拉拉巴德等待的日子里,每一个海豹突击队队员都在写信,这些信将在他们牺牲后寄出。他们都觉得自己没有活着回来的可能性,要么是当场被打死,要么会被巴基斯坦军队俘虏,在监狱里被折磨至死。
“那名枪手”也不例外。他在自己狭小的房间里给自己的孩子们写信,“我打算有些信等到孩子们35岁的时候才寄出,但我都不知道自己该写些什么,只能一遍遍地向他们解释,我这次的任务是多么神圣,我多么希望可以擒获拉丹,多么希望自己可以陪在他们身边看着他们成长。 ”
写着写着,眼泪就掉了下来,打湿了信纸。
行动中
担心自己作战中尿裤子
4月30日晚上,华盛顿终于下达了最终的行动命令。但是由于当晚的天气,JSOC司令官威廉·麦克雷文决定第二天才行动。
飞机起飞前,麦克雷文做了最后的作战指示。队员们一个个互相拥抱彼此,然后走上两架即将飞往巴基斯坦的黑鹰战机。此前每次执行任务,他们只是互相握手。
“那个枪手”抽空给自己的父亲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时候到了,我要去工作了”。当时,他并不知道父亲在那里,但他听到父亲在电话里开始流泪的声音。 “我想,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跟爸爸通电话了。 ”
后来,他平安返回后才知道,当时父亲刚在超市买完东西,接到他的电话后,一个人在超市停车场里呆呆坐了一个多小时。
从贾拉拉巴德前往巴基斯坦的阿伯塔巴德镇需要飞行90分钟。漫长的90分钟。每个队员都没有说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那名枪手”在这90分钟里担忧了很多事情,包括在他们起飞45分钟后出发的两架CH-47。尽管CH-47上装有非常好的反雷达侦测装置,但如果巴基斯坦人不喜欢美国这么做,他们还是可以派飞机打掉它们。
“但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在激战中憋不住尿。尽管我们有一些特别的装备,比如说尿布和一个有点像是可折叠的狗粮盆,但我从来没用过,我用自己的一个水杯替代。真到了紧要关头,我宁可尿自己一裤子,也不愿意憋着一肚子尿打仗。”
第一架黑鹰战机坠毁
就在第一架黑鹰直升机靠近大院准备实施机降时,螺旋桨掀起的气流在遭遇高墙拦截后形成强劲的涡流,造成超低空盘旋的直升机瞬间失控,机头撞在了大院的高墙上,机身落在了大院里的牲畜圈中。幸运的是,第一架直升机虽然失事,里面的12名队员并没有受伤。
“那名枪手”乘坐在第二架直升机上,他当时只以为是第一架直升机开火了,后来才知道发生了事故,但他仍然不知道那架飞机其实已经坠毁。他乘坐的直升机紧急降落在大院对面的草坪上,“那名枪手”回忆说,他的脚一着地就开始奔跑,根本顾不上那一刻是否会被击中死去,“死亡只是我担忧的事,但不是我所害怕的事”。
“真实的院子跟我们训练时的模拟建筑有点不同,我意识到我们是真的到了巴基斯坦了。我还扛了把大锤子,以便随时破墙而入。在高墙的东北角有个门,我们把它轻易砸开后才发现,这是一扇假门,门后其实是堵墙。我当时很高兴,有假门就意味着防守,意味着里面有‘好东西’。”
“第一架直升机上的队友炸开了南边的一扇门,我们就跟了上去,沿着院子里的路往里面冲击。眼前这幢三层楼的建筑跟我们的模型倒是一模一样。当我到达汽车停放处时,我听到枪响,来自两个不同的方向。 ”这是先遣队员与本·拉丹的人交火了,他们把住在副楼的拉丹信使科威提干掉了,另一部分人则在主楼门口把科威提的兄弟、手持AK-47步枪的阿布拉尔及其妻子卜莎拉击毙。
一名队员对“那名枪手”后说:“天啊,这些女人是怎么了,一个个主动跳出来挡在男人的前面。我相信,就算本·拉丹不在这幢楼里,肯定有什么大人物在这里。 ”
“那名枪手”与队友们继续前进,从主楼南侧进入后遇到了击毙卜莎拉的那名队员。他非常震惊“我刚才竟然杀了个女人!”“那名枪手”只好宽慰他:“我们现在应该关注任务本身,而不是将来是否坐牢。 ”
一楼碰见一名5岁女孩
“我们进入主楼后,看到底楼有个长长的过道,两旁的房间都关着门。最前方有一扇门,可以通往楼上。我听到底楼有妇女的尖叫声,因为她们看到有人被射杀。我在我右手边的第一个房间里看到一个大约5岁的小女孩,她正躲在墙角里哭。我走过去,把她抱起来,再走到左边第一个房间里,把她交给一名妇女。底楼有15个人,集中在一个房间里睡觉。还有两具尸体。 ”
“那名枪手”介绍,海豹突击队执行任务时,通常会有一名负责支援或是联络的人,他可以负责照看现场的妇女儿童,但由于本次任务严格规定为突击,没有任何后援,所以找不到人可以留在底楼。
“我用手指了指那扇门,向队友们示意,那是往楼上去的唯一通道,这也意味着楼上的人无法从这里下来逃脱。 ”于是,所有人都站在底楼,等待负责破门的队员把门打开。
就在等待开门的时间里,“那名枪手”听到队友谈论“什么什么直升机坠毁了”。他一惊,随即询问究竟是什么直升机坠毁了,队友告诉他,他们乘坐的直升机就坠毁在院子里。他当场就以为再也回不去了,除非能击毙本·拉丹,否则就只能在这个大院里等着被巴基斯坦的军队包围,然后被关入监狱。
队员试了两次才把门打开,随后,所有人开始往第二层楼前进。
三楼楼梯口与拉丹不期而遇
走在最前面的是那名 “指定突击手”, “那名枪手”大约走在第五个。突然, “指定突击手”停住了,用阿拉伯语轻声说: “哈立德过来了。”然后又用普什图语说了一遍。哈立德是本·拉丹的儿子,当时23岁。哈立德也看见了他们,听到了 “指定突击手”说的话,因此而感到困惑,他很可能在想这些家伙又会说阿拉伯语又会说普什图语,还提到了自己的名字,他们究竟是谁?
于是,哈立德探出身体,手上拿着一把AK系列步枪,被“指定突击手”击中身亡。 “我当时就想,哇,这招太棒了,是我见过最棒的招数! ”“那名枪手”告诉布朗斯坦,哈立德明显已经是最后一道防线。
紧接着,“指定突击手”继续往前,在他身后的四五个人开始检查二楼过道两侧的房间,打开一扇扇们,确保房间里不存在威胁。随后,队员们跨过楼梯上哈立德的尸体,向三楼前进。
这时,“指定突击手”看到三楼过道的窗帘前晃过一个人影。本·拉丹是此次任务中唯一剩下的成年男性目标了,此人必是拉丹无疑。 “指定突击手”朝着人影开了一枪,也可能是两枪,最后,那道人影躲进了房间。 “那名枪手”说,他没有看到那道人影躲进了哪个房间,因为那一刻他正好回头了,他需要时不时地往后看,确保后方没有危险。 “我想,他大概没有击中那人。但他认为自己可能击中了。 ”
“指定突击手”并没有马上追上去,而是等在楼梯上,等待队友上来站到二号位。 “那名枪手”通常都站在队伍的第五位或第六位,但当时,在他前面的那些队友正好都忙于清理二层楼的房间,于是他就走到了“指定突击手”的后面,又向四面看了看,确实再没有别的人跟上来。
15秒内连续三枪爆头
一上三楼,“指定突击手”就遇到了两名尖叫的妇女,他也朝她们叫。他对跟上来的“那名枪手”说:“我们必须要继续前进,但这两个女的实在太凶狠了。 ”
“那名枪手”回忆说,当时他还在不断往后看,但还是没有任何人跟上来,他终于意识到不会有人上来了。但本·拉丹已经遭到了枪击,他肯定找武器去了,随时可能出来攻击,因此他们只能继续前进。于是,他用手压了一下“指定突击手”d肩膀,意思是继续前进。
两人上了三楼后,在过道右手边的第一个房间门外,“指定突击手”试图制服那两名女性,因为据他判断,那两名女性身上很可能穿了自杀性爆炸袭击的炸弹背心。此时,“那名枪手”进入了房间。本·拉丹果然就站在房间里。
拉丹的双手放在一名他最年轻的妻子肩上,“推着她往前走”,但并不是正对着“那名枪手”的方向,而是对着有动静的过道方向。 “那名枪手”立刻就想到了,突击队队员都配有夜视镜,可以清晰看到黑夜中的情况,但拉丹可没有,他现在听得见却看不到。 “拉丹比我想象中的要高,他的样子不像是已经被枪击中,虽然我不能肯定,但至少他现在还能走得动。 ”
“对我来说,这张脸太熟悉了,我不可能认错。我们每一次的模拟目标对象上都贴着他的照片,每一次训练都重复加深对这张脸的记忆,到最后已经变成一种肌肉记忆只要看到这张脸,就立刻扣动扳机。 ”
“第一眼见到拉丹,我脑海中一瞬间冒出了很多念头,比如,‘拉丹好高啊,竟然比我们所有的队友都高’,‘他好瘦啊’,‘他的头发好短啊’。但真的只是那么一瞬间,我就看到不远的柜子上有把AK-47,拉丹正在靠过去,准备拿枪。当时,他离我大概只有那么远,”“那名枪手”对布朗斯坦说的时候,拿手比划了一下当时他和拉丹之间的距离,大约只有10英寸(约25厘米),“如果让他拿到枪,在这么近的距离开枪扫射,我就必死无疑了。而且,我也不知道那名女性身上有没有自杀性炸弹背心,如果被引爆,后果也不堪设想。我必须在拉丹炸飞他自己之前行动。 ”
于是,“那名枪手”朝拉丹开枪了,瞄准额头开了两枪。第二枪的时候,拉丹倒下了,摔在床前的地板上。 “那名枪手”又朝拉丹开了第三枪。这回,拉丹再也不动了,死了。“他死了,没有动,舌头伸了出来,脑浆四溅在脸上。 ”
“我看着他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拉丹真的死了?每个人都希望他死,但是当他真的死在我面前时,我心里想,这究竟是我做过的最棒的事,还是最糟糕的事? ”
被拉丹挡在身前的妻子阿摩尔尖叫着冲了过来,似乎想要和“那名枪手”拼命,又像是想代替拉丹去死。 “那名枪手”把她制服,绑了她的手。随后,他发现,拉丹最年幼的儿子,一个只有两三岁的孩子,正站在床边大哭。他把小男孩带到了他母亲的身边。
这时,“指定突击手”带着他在门外制服的两名女性进了房间。整个过程不过只有15秒钟。
送子弹给中情局女探员
大约又过了15秒,其他队员也都冲进了房间,纷纷朝着本·拉丹的尸体射击。 “那名枪手”说, “如果我是后面冲进去的那拨人,我也会毫不犹豫朝拉丹射击。我之前就跟战友们开玩笑说过,只要我有机会,我一定会朝拉丹开枪,管他是活着的还是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
“那名枪手”完成突袭任务后返回阿富汗贾拉拉巴德一处基地,把那名中央情报局女官员带至巴基斯坦见证本·拉丹的尸体,这时才看到,尸体胸口和腿部也有多处伤口。他说: “我们朝下看,我问她‘那个人是你们 (找的)么?’她当时就哭了。”
他说: “我把弹夹从枪上卸下送给她作为纪念,里面剩有27颗子弹。 ‘我希望你的背包里有放弹夹的空间。’那是我最后一次看见她。”好莱坞影片 《刺杀本·拉丹》以那名中情局女官员为原型塑造了一个冷酷、专注于追捕本·拉丹的女探员形象,说服大家本·拉丹藏身于巴基斯坦。影片 《刺杀本·拉丹》获得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多项提名。“那名枪手”后来看过电影后说,尽管影片多处细节不真实,那名中情局官员的角色确有其人。他说,影片把她塑造成一个坚强的女人,她的确是。
那是2011年5月1日的凌晨。“那名枪手”回到基地后,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吃着早饭,电视上突然出现了奥巴马,宣布美国军方已经击毙 “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那名枪手”看看电视上的奥巴马,再看看身边躺着的拉丹尸体,咬一口三明治,还是觉得难以置信。
“我那时仍然不清楚,自己做的事究竟是好还是坏。好的方面是,我为我的国家做出了贡献,为美国人民做了点事;坏的方面则是安全问题,我击毙了拉丹,从此将永远担心遭到报复。当时就已经有基地组织成员宣称,势将找到杀死拉丹的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