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重庆代表团向媒体开放。新京报记者 赵亢 摄新京报制图/许英剑
今天上午,西藏代表团开放。从3月5日开始,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各代表团陆续开放。
代表团开放,意味着境内外媒体都可以旁听代表审议,并可以在审议结束后,向在场的代表提问。截至昨天,在34个各地代表团中,已有包括江西、辽宁等30个代表团开放团组。
代表团以何种方式安排开放,往往体现了地方对媒体的态度。
【话语权】 “主持人也不掌握” 江西代表团是最早一批开放的代表团。
3月5日下午,江西代表团在驻地中国职工之家酒店举行全体会议,审议工作报告。此次审议有所不同,除了代表和工作人员,现场还涌入大批记者。
境内外记者将代表团围得水泄不通,只有在代表团开放时才可能出现。
江西代表团共有代表81名。开放日当天,156名记者到场,他们分别来自80家国内外媒体。面对面前林立的摄像机和照相机,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机枪大炮。
在这种场合向当地党政高官提问,一般不会被拒绝。
代表团开放前一天,一位来自中新社的记者曾给江西省长鹿心社递上采访函,希望省长接受她的采访,但是省长因为“当时没有时间”,未能接受采访。
在开放团组时,这位记者终于抢到机会,向省长提出了她的问题。鹿心社在回答她的提问前记起了这位记者:“我印象中,你追问过我。”
坐在旁边的主持人、省委书记苏荣说,记者多了不起,在人代会上,可以直接提问省长。
苏荣还拿出这个记者之前递上的条子,读了起来:您在“政声心声”中说,发展不好江西,就对不起革命先烈,你的压力大吗?
苏荣说,你看,关心省长压力大不大,对省长特别体贴。他特意告诉现场记者,省长之前就说过,如果在会场上来不及回答,一定要找个机会跟她谈谈。
80多家媒体,抢夺为数不多的几个采访机会。能否抢到话筒,比是否被主持人点到名更现实。苏荣感慨,“主持人也不掌握话语权”。
【开放量】 从2004年场次增多 江西、辽宁都是近些年最早开放的代表团。2008年以来,这两个省份都选在3月5日下午开放团组。
新京报记者统计,在近些年的两会期间,3月6日和7日是代表团密集开放的时间。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的5年期间,在这两天开放的团组分别为25个、25个、22个、22个、26个。今年于这两天开放的团组更是达到了28个。
按历年全国人大会议议程,3月5日下午至3月7日,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一位南方代表团的新闻官表示,安排在此期间开放,是因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有切身体会,有话说,而且意见比较集中。
十一届全国人大期间,一般代表团每次会议只开放一次,但也有例外。
宁夏和澳门是开放次数最多两个代表团。
2010年,代表团普遍增加开放次数。3月8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作关于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会议结束后,27个代表团同于上午9点45分在人民大会堂开放团组,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
江西代表团的新闻官钟鸣说,代表团可以在驻地开放,也可以在人民大会堂开放,具体开放日期,由各代表团初步确定,相关方案报会议新闻组,并由新闻组协调确定。
全国人大开会期间,代表团向媒体开放已成为定式。从2004年开始,代表团团组会议开放场次增多。
代表团审议“一府两院”报告,境内媒体可以旁听,但不能提问。团组开放时,境内外媒体都可以进入会场,并可以向代表发问。
【话题】 官员谈成绩、热点事件 本次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代表团开放团组,基本有三种形式:全团会议时开放团组,审议结束后,全部代表留下接受采访;全团会议时开放,审议结束后,只留部分代表接受采访;只开放部分代表小组,接受记者旁听并回答问题。
在记者经历的几次代表团组开放活动上,主持人对记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们还邀请媒体,以后多到当地去,多报道当地在发展中取得的成绩。
开放团组时,代表团通常会准备很多宣传材料,发给前来采访的记者。这些材料一般是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以及经济发展成就,有的团会提供当地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记者提问时,问题会更多地抛给当地官员,这些问题多是请其介绍当地某一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未来计划。比如,某香港媒体提问,明年贵省的民生投入会达到多少?对此类问题,官员一般会用较长时间耐心解答,并感谢媒体关心。
近期,出现过重大新闻事件的省份,在团组开放时,会吸引更多媒体的关注。比如:陕西近期出现“表哥”、“房妹”事件。开放团组时,陕西采用的是“全团开放,留部分代表接受采访”的模式,审议结束后,留下省委副书记、副省长江泽林等7名代表接受提问。
江泽林表示,对这些问题毫不回避,一定依法处理,相关情况会及时通报。
到代表团旁听的部委领导,也是媒体重点提问的对象。昨天上午,司法部长吴爱英在湖南团旁听,被问及劳教制度改革问题。吴爱英表示,如果媒体感兴趣,可以会下采访。
在会后,主持人专门提出,媒体可以留下来继续采访部长。
新京报记者 宋识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