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特派记者聂飞 敖祥菲 纪文伶北京报道
精彩观点
“满足客户需求”应该成为大学办学的基本理念。大学办学,必须充分考虑客户要求和需要。
我们应当探索打开“三扇门”办学。第一扇门是教室的门;第二扇门是校门;第三扇门是打开国门。
我们希望与优秀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学生,共同建设合作研究和教育平台,也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去企业参加实践,让我们的高等教育接“地气”。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给大学校长的一封信》的帖子在网上广为传播。这封信是一名企业家所写,直指当下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轨”,也引发了社会对大学办学的热议。昨天,商报邀请到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畅谈大学教育。
2011年底,林建华从北大常务副校长调任重大任校长。随后,他提出大学办学要满足“客户需求”的办学理念。将企业经营追崇的经营理念,带入办学管理之中。林建华称,人才培养要接“地气”,重大要建立“企业中心”,广泛开展与优秀企业家的合作。同时,引进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实践教育模式,打开“校门”办学。
谈大学责任
培养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
重庆商报: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一定要让人民满意。高等教育也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事情。这些年高校扩招,快速提高了国民素质,但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社会对大学教育的怨言也多了起来。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林建华:从教育来讲,这五年是教育投入最快的五年。国家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大幅增加。去年,从中央到各个地方政府,能够实现教育经费投入占到GDP的4%,这是了不起的事情。作为教育战线工作的人士,对中央、国务院对教育的支持非常感谢。
不过老百姓对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受到教育,而且要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这就给教育提出一个命题,怎么去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而这就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责任。作为一所大学,就要承担起责任,培养出社会和国家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
重庆商报:您是重庆大学的校长,站在教育的最前沿。您认为,怎么做才能担起责任?
林建华:首先应该是观念的转变。教育部要求大学要实现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发展和提高办学质量转变。如何去提高质量?这就需要大学转变教育观念。我认为,“满足客户需求”应该成为大学办学的基本理念。大学办学,必须充分考虑客户要求和需要。
谈办学理念
应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需求
重庆商报:“满足客户需求”这句话,通常是市场化的企业追崇的经营理念。
林建华:是的。企业和大学目标的确不同,但办好企业和办好学校都要明确服务对象和客户是谁。大学的客户是学生和社会。大学办学要考虑学生的培养和发展,要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要使学生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大学还应满足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当然,大学也有自身的利益,我们会自然地考虑自身的利益诉求。例如,作为大学校长,我也要考虑大学的排名、成果、经费等,这些都很重要,但如果大学忘记客户,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诉求,就有问题了。
重庆商报:如何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林建华:对于学生这个“客户”而言。大学应该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使命。大学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人才。社会之所以需要大学也是需要人才,这是大学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大学的四项主要功能中,培养人才是最核心的。当然,科研也非常重要的,但从根本上讲,科研也是为了培养人才。我们只有真正把人才培养放在核心地位,才能推动大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社会”这个客户而言,大学的发展必须要与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过去,大学与企业合作常常局限在项目和研究上,我希望与企业的合作应该更进一步,要把学校的教育体系建设、学科调整、队伍建设等基础工作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例如,重庆的制药产业有比较好的基础,重大应当加强生物、化学等学科。为此,我们建立了创新药物中心,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他们与重庆的制药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谈人才培养
明确定位 打开“三扇门”
重庆商报:现在,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发现在大学学的东西在实践中根本用不上。企业也觉得大学毕业生心浮气躁、眼高手低。您认为,大学如何才能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林建华: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清楚自己的学科特色是什么,教育的特色是什么。重庆大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我们应当探索打开三扇门办学。
第一扇门是教室的门,我们的教育不应当仅仅局限在教室内。学校要鼓励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校园氛围和条件,使更多的学生去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第二扇门是校门。一方面,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走出去。目前,重大正在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合作试行他们的实践教育模式。辛辛那提大学的实践教育模式已经一百多年了。该大学的学生要用一年半作为准员工在企业工作。这使学生能把学习过程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思考,也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更加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社会精英、企业家更多地参与人才培养。重大将建立“企业中心”,专门负责与企业和企业家建立联系。
第三扇门是国门。我们要积极与国外大学展开广泛的合作。国际合作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同时,在国际化的大势下,学生也必须具有较好国际视野,具备跨文化思考的能力。
重庆商报:如何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林建华:我希望企业家们也把教育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主动与大学开展合作。大学的转变和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他们的参与和奉献。我们既欢迎企业家来学校授课或讲座,也希望与优秀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学生,共同建设合作研究和教育平台,也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去企业参加实践,让我们的高等教育接“地气”。
谈学校管理
摈弃浮躁 把最基础的事情做好
重庆商报:两年多前,你从北大前往重大上任不久,提出重大需要埋头苦干20年,需要花大力气打好基础。现在情况如何?如何评价重大这两年的变化?
林建华:近年来,重庆大学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在的势头也很好。但我们也清楚,与其他大学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在学科布局、学术队伍、教育体系、大学制度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我们的战略是要用五年时间把基础打牢,再经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使重庆大学成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在打基础阶段,我们重点将在学科调整、队伍建设、教育体系和大学制度四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这要求我们摈弃浮躁,踏踏实实地把学校最基础的事情做好。
重大这两年还是有不少变化的。例如,打好基础、摈弃浮躁的观念,以培养人才为核心使命的观点,都得到全校的广泛共识。重庆大学有自己的特色,很好的文化和传统,我们的危机意识强,师生员工团结一致。另外,我们已经确立了学校的发展战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最近,教育部已原则同意重大率先开展学校综合改革试点,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的梦想是把重大办成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
重庆商报:作为校长,你更看重教师的是什么?
林建华:我希望教师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学生上,也希望大家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学术上,基础研究要关注学科前沿,应用研究应与实际更紧密结合。总之是希望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学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