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顺德一举削减2/3部门 同时下放审批权
2013年03月11日03:39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孙雪梅
原标题 [广东顺德一举削减2/3部门]
机构改革
之改革试点
随着昨天改革方案的公布,国家层面新一轮大部制改革拉开帷幕。其实早在2009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便已启动大部制改革试点,一举将区委、区政府的41个部门削减到16个,被称为“最大胆”的改革。在大部制改革过程中,顺德还主动放权,将审批权限下放。
如今三年已过,顺德改革成效如何?今后将如何深化?前天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刘悦伦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详解这一“石破天惊”的改革之举。
2009年,顺德启动大部制改革,区委、区政府41个部门被大幅削减至16个。改革中,顺德区纪委、审计局和信访局组成了新的区纪委。区委宣传部同时也是文体旅游局,区政法委和司法局合署办公,区委办和区政府办合署办公,它们都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区统战部、农村工作部、工会、共青团区委、妇联、工商联、残联组成了新的党委“社会工作部”。
原本由省、市垂直管理的工商、地税、质监、药监、国土等9个部门,一并纳入机构整合范围。如新成立的市场安全监督局直接合并了质监局和工商局。
顺德新成立的“部局”一把手大都由区委副书记、区委常委和副区长兼任,而原“部局”的正职全部成了副职,原来部门的副职成了新设的“局务委员”。
实例实效
最近我们购买甲流疫苗的经费,经局办公会议、局长直接请示区长后,3天内即获批复。按照以往的程序,首先要由疾控中心打报告到卫生局,卫生局上报区政府办公室,办公室给分管副秘书长,副秘书长给分管副区长,副区长报给区长,区长批示财政局办理后,再原路传达回卫生局,这样的往返至少得一两个星期时间。
2011年,顺德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常务副局长刘明用这样一个例子讲述了机构改革的好处
对话
顺德试点效果不错应坚持
京华时报:顺德大部制改革已经有三年,你如何评价?
刘悦伦:我觉得战略上应该坚持,因为已经有了好效果。比如规划局、国土局合一,有利于三规合一,即城市规划、建设规划和国土规划互相吻合,减少扯皮。还有食品药品监督,一个部门来搞要顺利很多。
京华时报:你认为顺德大部制改革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给外界?
刘悦伦:方向是正确的,就像我刚才说的,促进了部门整合,减少了摩擦,减少了扯皮,提高了效率,而且还减少了行政成本。要说需要注意的地方,我觉得首先要先理清职能再搞大部制,再一个就是要上下联动,不是单独一个地方改革。另外,一旦改了之后要有一个比较长的持续时间,不要三两年又来一次,老在折腾,这个我不赞成。
京华时报:在部门和权限分拆、收拢、合并过程中,有什么需要警惕的地方?
刘悦伦:我个人觉得好像不应该都合掉,需要循序渐进,再一个就是一旦定下来,就需要稳定,要不然会造成公务员队伍不稳定。比如安全生产,一开始给拆了,后来某一个地方安全生产事故多,又重新挂牌,这种反复要减少出现。我说的不是指顺德,不是否定顺德的机构改革,而是全国的一般情况。我个人意见是,先理清职能,再进行机构调整。
行政审批放权有利于地方
京华时报:广东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放权以后有什么意义,怎么做好?
刘悦伦:国务院有这个想法,往地方放权,这也是地方的想法,广东的省市两级一直在向中央申请放权。佛山和顺德作为行政审批改革的试点地区,给省里和中央都提了很多次,这次中央提出要进一步放权和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从下面的地市来讲,我们非常赞成。
首先是关于项目审批的问题,这次讲要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对已经列入国家有关规划需要审批的项目,除特定情况需要总量控制以外,再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原则,减少审批后一律由地方政府审批,这个是我们非常支持的。
我们这两天小组讨论的时候一直在讲,有一些东西不涉及需要总量控制的,或者说不需要跨区的,为什么一定要拿到北京来审批呢?我们就想不明白,举个例子,地铁的问题,地铁是市里的公共交通问题,不需要中央一分钱,也不需要跨区域的协调,只要上面批了规划,为什么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北京批?批完以后还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动工?举例说,我本来想搞100多公里,今年动多少,明年动多少,我根据自己的财力、需求来制定计划。可是现在什么情况呢,就是你必须要到北京去审批,程序复杂,耗时很长。也不是说北京不支持,他很支持,但是他也要调研,他要了解,他怎么知道我这个地铁到底哪一段需要,我这个客流量有多大,社会效益有多大,经济投入有多大,这是我们(地方)的问题,为什么要管这么细呢?这次如果把这个减下来了,我觉得对地方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京华时报:问题是按照你说的,把这些权限下放到地方了,中央如何管控地方?
刘悦伦:一是靠规划管,二是靠宏观调控管,如果地方拿不到钱,也就不用去建了,三是靠监督去管,地方有没有按照规划去执行,是不是乱来,事后可以不断地警诫。
京华时报:国内的行政监管,涉及执法不严的问题,轻审批重监管,这个怎么解决?
刘悦伦:这个有很多方式,比如我们现在加强绩效管理,现在就是把各种考核集中到一个绩效考核,我给你设置标准,这件事情你有没有干,我们纪检部门和监察部门每年都参与到考核中去,你如果执行不力或监管不严,他们会发现问题。
区域优惠政策不应再审批
京华时报:这次两会上中央和地方的权限,包括财税体制方面,都争论很大,你怎么看?
刘悦伦:我赞成减少专项转移支付,这次代表提了很多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中央的很多专项转移支付都是要求地方配套的,地方现在不看重,昨天有个市长讲了,一年配套24个亿,他总共的税收也就30个亿,怎么可能,所以我们大力支持减少专项转移支付。
京华时报:你曾经提过减少中央各类考核评比,能不能具体讲一讲?
刘悦伦:我有一个建议,建议中央减少各类考核评比,考核评比太多,有些市几十项考核,地方接待起来难度很大,每年到年底,地方政府迎接中央各部门、省里的考核评比,穷于应付。考核评比太多,这个现象绝对有,但是不能太具体地说,不好说。
京华时报:这次上会,还有什么建议?
刘悦伦:建议不再审批带有优惠政策的区域,这个不必要。这里给个优惠,那里给个特区,30年前可以这样,现在不必要了,不符合社会主义公平原则,不符合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各区域有什么创新性的想法和创意,只要符合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应该都可以干。现在有些区域能做,有些不能做,容易造成马太效应,有些地方很发达了,还允许有优惠,有些地方很需要支持,很需要发展,结果还不让干,这个不好。
京华时报:具体是哪些情况?比如哪些地方有优惠政策?
刘悦伦:以前有深圳、珠海,现在有浦东、滨海,现在地方领导一想到要做什么事,首先就是搞个政策特区。这个造成了区域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应该是谁有本事谁来做。中央把控的是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区域,而不是享受准入门槛、税收优惠的区域,我觉得下一步应该改这个东西。
本报采写京华时报记者孙雪梅京华时报制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