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5日起,《征信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那么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什么样的信息会被征信机构采集?个人信息安全如何保障? 不良信息几年后可以删除?如果碰到了错误记录的不良信息应该怎么办?花钱能销掉不良记录么?
现代快报记者 王海燕
哪些信息禁止采集?
个人收入、存款等信息不得采集
是不是所有的金融信息都会被采集在个人征信系统中呢?个人信息安全如何保障呢?昨天,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解读《条例》时称,《条例》严格规范了个人征信业务规则,包括:除依法公开的个人信息外,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同意不得采集;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的,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他人向征信机构查询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并约定用途,征信机构不得违反规定提供个人信息。
此外,明确规定禁止和限制征信机构采集的个人信息,包括:禁止采集个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征信机构不得采集个人的收入、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的信息和纳税数额信息,但征信机构明确告知信息主体提供该信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其书面同意采集的除外。
“污点”会跟一辈子吗?
还清账单,信用“污点”5年后消除
如果个人信用有了“污点”,那么这些“污点”会跟随你一辈子吗?此次《条例》明确了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定不良信用信息保存期限的目的,在于促使个人改正并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期限过长,信息主体信用重建的成本过高;期限太短,对信息主体的约束力不够。
国际上一般都对个人的不良信息设定了保存时限,但期限并不相同。如英国规定保留6年;韩国规定保留5年;美国规定,个人破产信息保留10年,其他负面信息保留7年,15万美元以上的负面信息不受保存期限限制。我国香港地区的规定是,个人破产信息保留8年,败诉信息保留7年。
“ 在《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时,有不少公众和专家提出,应当对不良信息设定一定的保存期限,且期限不宜太长。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惯例,《条例》将不良信息的保存时限设定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删除。”
不过,他提醒市民,删除不良信息是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举个例子,如果一客户本来应该今年1月还款,但是他逾期到3月份才还掉。那么要等到5年后的3月份才能将这一信息删除,而不是1月。
有错误不良信用信息咋办?
可以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我明明没有办信用卡,是别人盗用我的身份证开了卡,并且透支不还,造成逾期,给我造成了不良信用,这种错误的不良信用信息应该怎么办呢?”记者了解到,有一些个人信息存在错误或者遗漏的,个人可以提出异议。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相关人士称,首先,个人可以每年免费两次向当地征信机构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如果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收到异议,应当按照规定对相关信息作出存在异议的标注,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理,并将结果书面答复异议人。经核查,确认相关信息确有错误、遗漏的,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应当予以更正;经核查仍不能确认的,对核查情况和异议内容应当予以记载。
花钱能消除不良信用记录?
管理严格,肯定不可能
最近有市民反映,有中介称只要花上几千元钱,他们就有办法帮你消除个人征信体系中的不良记录?这事是真的么?
“肯定不可能。”昨天,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个人征信体系中的信息都来自金融机构,有一套严格管理的流程。不可能谁都能改掉不良信息记录。据了解,如果逾期未还款,银行先会通过电话或者信函的方式催缴,超过一定期限仍没有还款,客户的不良信用记录便会被录入个人征信系统,并上传至央行数据库。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由计算机自行处理,一旦客户的不良信用被录入系统,所有的数据都会被锁定,即便是央行工作人员,也无法随意修改系统里的信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