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为什么会生气
文_本刊记者 王春
清朝三代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告诫官员们“每临大事有静气”。在公开场合,人们看到的领导形象大多和颜悦色。但实际上,领导生气的时候并不少。
“生气也是生产力”
已经76岁的退休老人黄成至今对自己的老上级——原川东北某县县委书记张胜记忆犹新,因为他见识过张胜的生气。
张胜,做过游击队长,是南下干部。在大炼钢铁时期,张胜兼任县钢铁厂党委书记。那时炼钢需要木炭作为能源,张胜带头并要求厂里所有的人背木炭。但有的人认为这是厂里运输部门的事情,而且还要走几十里崎岖的山路,产生了抵触情绪,有一名车间干部则公开表示自己不想去。张胜得知后大怒:“哪个狗日的敢不去背木炭,耽误了炼钢任务,老子枪毙谁!”此后,没一个人缺席在背炭的队伍中。“张对手下要求很严,他自己经常身先士卒。如果谁被他看见上班偷懒,准得挨一顿臭骂,那时我们在他面前连笑话都不敢讲,规规矩矩的。”黄成对记者回忆道。
领导生气,会让原本漫不经心的下属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警醒起来,推动工作。这似乎已经成为自古延续至今的一条屡试不爽的领导法则。有的领导则总结:“生气也是生产力”。
到了新世纪,同样在张胜曾经就职的这个县,一名外表儒雅的高学历县委书记上任了。
这个县是典型的山区县,交通是制约发展的“牛鼻子”,县里决定修一条从县城直到最东边一个乡的水泥路,其间还有另一个镇。可修公路时,终点那个乡很急切,但中间那个镇却进展缓慢,因为对他们来说,修不修这条路对其发展没多大影响。
事情最终被县委书记知道了。
县委书记察看了这两个乡镇的修路情况后,随即爆发了,当着众人的面,他指着中间那个镇书记的鼻子:“修路是县委县政府的决定,你们不想办法加快进度,是想对抗县委吗?你们还有没有大局观念?”颜面扫地的该镇书记涨红了脸,赶紧承诺:“我们一定按照书记的指示办。”打通了这个“肠梗阻”,这条路在规定的时间里修通了。
耿彦波担任大同市长期间,为了尽快实现打造新大同的构想,对属下要求严厉。大小干部挨他骂是常事,而且骂得狠。最厉害的时候甚至还动手——看到工程不过关,他会用矿泉水瓶往施工人员身上拍去;他能一把摸出沙子和水泥的比例是否得当,如果质量不行,他会一把抓住对方胸口,把水泥摔将过去。在耿彦波的责骂声中,不到两年时间,耿彦波给大同带来的变化已全面显现。
职场新人,大多在上司的责骂声中成长,80后公务员李敏也不例外,刚入行时,一直在上司刘主任的火气中度过的。
一次,刘主任交代李敏起草一份文件。李敏没怎么用心,很快就拼凑了一份文件交了上去。随后,从刘主任那里刮起的“狂风暴雨”向小李袭来:“你这份文件能代表政府形象吗?你这样不认真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你的公务员身份相配吗?你对得起国家给你的工资待遇吗……”李敏想反驳,可刘主任的话句句在理,她能做的只能是承认错误。自此之后,小李“偷懒时就会记起他那发火的表情,提醒我再不要对自己和政府不负责任”。
就这样,在刘主任高压下,李敏在跌跌撞撞中不断修炼着,几年后成长为一名干练的公务员。
为私心,强词夺理
此外,一些官员生气发火,责骂部下,是因为被部下挡住了“财路”。
西部某县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姜钟经常生气骂人。当时,姜钟分管国土、建设等“油水”多的领域。他事先收了一个工程老板的贿赂,为了让这个老板顺利拿到工程,授意发改局局长将这项工程列为特殊工程不走招投标程序,但局长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没有按照姜钟的意图办。这一下,姜钟很生气,在一次会议上指责发改局局长耽误了工程进度,还要撤掉他的职务,“你他妈的不干,有的是人干。”发改局局长慌了神,没想到自己坚持原则,会落到这样的下场,他越想越委屈,当场就哭了。会后,发改局局长找到县委书记解释情况,反复和姜钟沟通后才保住了职务。
不过,姜钟仍指使其他人做假手续让这个老板通过了招投标,没料到被监察局看出了其中的猫腻,就按照程序报告了上级监督部门。本来就在气头上的姜钟被触到痛处,他更生气了,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骂县监察局长:“你们监察局只知道讲条条框框,这也限制,那也限制,怎么推动工作呢?老子也在反贪部门干过,知道怎么办,不需要你们教。”又一次,也是因为工程监督的事情,姜钟又对监察局长开骂:“你都懂完了,光讲这个规定,那个原则,就是不讲怎么推进工程进度。”
挨了几次骂后,监察局长很窝火:“自己坚持原则,难道还有错吗?”不服气的监察局长找到姜钟告诉他:“按照规定监督,是国家法律规定和上级的要求,而你却一次次地把我们当傻子一样骂。如果你坚持不要我们这样干,那我们就放弃监督,但丑话说在前面,我们不会在有关文件上签字,因为这都是被你逼的,出了事情你得负责。”
压不服监察局长的姜钟更加郁闷,此时审计局局长送来了一项工程的审计报告,比预算审减了200万元。而姜钟也收了这个工程老板的贿赂,于是大骂审计局长:“你是要鸡蛋里面挑骨头吗?这个项目你最多只能审减50万元,不然的话,老子收拾你。”
霸道的姜钟引起了众人的反感,在民主测评中,他的通过票没有达到70%。一封封关于姜钟的举报信飞向了上级纪检监察机关。
觉察到自己被人举报的姜钟,在一次县委常委会上,对着县纪委书记指桑骂槐:“有人敢整老子,还查我,老子不怕,该砍老子的头,老子绝不会用腰杆去抵。”县纪委书记实在忍无可忍,对姜钟说:“你我之间的关系不是私人关系,现在是腐败和反腐败的关系。”
最后,姜钟被查出收取工程老板的贿赂而落马。
“他为什么那么霸道,除了他为了实现个人目的而利令智昏外,还与他自以为有后台有关,因为他曾是为市委书记服务的副秘书长,和市委书记很亲近。”知情人告诉记者。
为面子,杀鸡儆猴
有的领导,发脾气是杀鸡儆猴树威。
华东某机关何处长被人私底下称作“何老虎”。新官上任头几天,下属们还没摸准“何老虎”的脾气。一次,他在全体干部会议上布置了一项工作,问大家有没有困难和意见。结果王科长“不知深浅”,抱怨任务太重、困难太多。话音刚落,就被“何老虎”一顿臭骂。其他人见状,一个个都将滑到嘴边的话,赶紧咽了回去。
还有一次,上级公布了一项重大决策,“何老虎”开会征询大家的意见。另一名干部有了前车之鉴,便礼貌地站了起来,罗列出一二三条理由,最后指出领导的决策不可行。可没想到的是,还是被“何老虎”一顿重磅炸弹骂了回去。他不但痛骂,还上纲上线,斥责这名干部昏庸无能、不思进取,是混进中层干部中的废物、败类。都骂
到这个份上了,谁还再敢讲半个不字?举手表决时,“何老虎”的意图自然一路绿灯。
王科长向记者诉苦:“‘老虎’太强势了,有时候真把干部们折腾得够呛。不过客观来说,他的能力确实很强,这些年,咱们单位在市里的各项评比都排名靠前,所以大伙儿也就忍了吧。”
西部一地级市的常务副市长王某承担了城市升级改造的任务,可有的局长对他的命令不以为然,为此,他很着急上火。
一天,各局突然接到王某通知,要求第二天早上7点到市政府开会。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一名局长迟到了10分钟,就挨了王某的骂:“连开会你都迟到,我还能指望你完成市政府的任务吗?”在这次会议上,规划局长因为没有执行市政府的规划方案,被王某爆了粗口:“如果你干不下规划这个工作,你就给老子滚蛋!”一语惊人,众人面面相觑,没料到他这样级别的官员会在正式场合骂得如此难听。在王某力主下,规划局长被免职。此后,局长们再也不敢把王某的话当耳旁风。
不光生气时骂人,有的领导甚至还动手打人,当然在打人之前,领导自有盘算:为自己树威,而且这个人是可以打的。
一名作风强悍的市委书记刚到任不久,见有的人对自己交办的事项拖拖沓沓,很是光火。他于是当众打了自己带来的心腹——市委办公室主任一记耳光,原因很简单:他对办公室主任负责为自己装修的浴室颜色不满意。众人大惊,效应立显,此后个个战战兢兢,唯书记马首是瞻。而办公室主任没白挨这一耳光,后来在市委书记力荐下,成为了副厅级领导。(文中部分人名系化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