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徐飞鹏)日前,京津两市签署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着眼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从十个方面推出一揽子计划,旨在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两市开展全方位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首都经济圈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协议的一个突出特色。京津合作协议坚持规划先行,提出共同做好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在此基础上,协议提出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快金融一体化进程,改善京津地区环境质量。
1
根据协议,双方将推动京港高速公路建设,连通京津高速公路,构筑北京直通东疆保税港区快速通道;推动京津三通道(京台高速)北京段建设,连通津晋高速公路,构建北京与天津港南部港区快速运输通道。共同研究京津城际铁路连通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与北京新机场的可行性。
2
在金融方面,双方支持两地大宗商品及要素市场跨区域发展,在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武清区探索建立金融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
3
针对改善京津地区环境质量,协议提出,加强两市重点污染物治理技术的合作,探索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置换、交易方法,建立基于水质目标改善的管理制度和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合作机制,进一步改善京津地区的水环境。加强京津PM2.5污染治理合作,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压减燃煤、减少工业排放,提升车用燃油标准、发展清洁能源汽车,促进京津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建立京津环境监测数据及空气质量预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开展环境监测能力项目合作,探索建立重污染天气的应急联动预案。
4
突出发挥两地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是协议的又一务实之举。协议围绕发挥两地科技、教育、人才、产业、土地、港口等互补优势,在产业转移和对接、打造教育科技和研发高地、深化陆海空航运物流、加强人才共享互通、推进文化旅游会展融合发展等方面,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合作重点。
如何发挥好京津两地的科技研发、产业、土地等互补优势?协议提出开展产业转移和对接合作,具体包括,从北京中关村示范区到天津滨海新区,共同打造京津科技新干线,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聚集区。在天津滨海新区共同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平台,推进集成电路设计、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合作。结合天津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共同规划建设京津合作示范区,打造成科技、生态、宜居的新城。支持天津武清区打造京津产业新城,承接北京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和最新研究成果转化。
6
在科教方面,双方将建立京津校长、教师和管理干部交流挂职机制,合作共建高校重点学科和品牌特色专业,互相开放重点实验室、精品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京津职业教育机构跨区域合作办学,筹建京津科研协助共同体,合作申报国家级课题和重大科技专项,共同建设一批世界前沿研究中心、国际联合研究基地、技术创新平台等高端研发机构。
7
天津港年吞吐量全球第四,而京津两市也只相距120公里。协议提出深化陆海空航运物流合作,将天津港打造成为北京的便捷出海通道。加强京津区域物流信息一体化建设,推进两地电子口岸互通互联。加强京津陆、海、空口岸的货物直通合作,互开立体口岸直通公路航班,推动两地甩挂运输推广应用。探索研究平谷国际陆港至天津港的京津集装箱运输车辆享受高速公路收费优惠,推动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开通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至市区及北京等周边地区的公路客运班线,方便两地旅客。
双方还将加强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交流等环节的沟通协作,制定便于两地人才相互流动的政策措施。深化人才市场合作,建立双方人才供求信息交流渠道,互设“人才工作站”。实行人才资质互认,实现高端人才共享。发挥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的作用,为北京服务。
9
协议提出推进文化旅游会展融合发展,共同举办一个大型会展活动,定期在两市互办。联手开发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广应用京津冀旅游“一卡通”业务。
10
根据协议,京津双方将建立两市领导高层协商机制,研究合作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组织两市相关部门对口衔接,具体推动各项合作任务的实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