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4月5日文章,原题:北京胡同东山再起
不论是故宫、长城还是天安门广场,北京的建筑都以雄伟宏大而著称。在街区里穿行就好像在钢铁森林和车水马龙中远足。然而,走在迷宫般的老胡同中,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番风味:小狗慵懒地打着哈欠,淘气的孩子玩着皮球,小贩推着车子拖长声音在叫卖。
北京曾经有很多这样的胡同和四合院,可最终它们沦为底层阶级的居所,如今正让位给野草般出现的摩天大楼和涟漪般扩张的环城公路。只有在北京城中心的鼓楼一带,才能找到一片未被铲为平地的胡同。
帽儿胡同有一座叫做“吾号”的院落,红色大门上用中英文写着“谢绝参观,请勿打扰”。我还是忍不住去敲了门。一名举止优雅的雇员带我在房子里参观,他用法国口音的英语告诉我,这里是中国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2010年修复之后成为一家精品店。店里有个性时尚的衣物,也有创意新奇的家具。商品没有标注价格,它们面向的是中国日益增长的上流阶层。
当“吾号”的大门在我身后关上时,我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这时,一名穿着睡衣拖鞋、口叼牙签的妇女走过,不远处一扇生锈的窗户前挂着的两大块生肉在风中摇摆。眼前的世俗和方才的优雅形成强烈对比。
走过一扇敞开的大门,我向门内望去,只见一条仅够两人并肩行走的小路弯弯曲曲,路边堆放着破旧的杂物,曾经气派的院落现在成了好几户人家蜗居的大杂院。虽然相距仅几步之遥,可“吾号”里任意一件设计都能让这座大杂院里的人倾家荡产。
或许,低廉的房租是人们在胡同里开店的一个原因。澳大利亚人香农·巴夫顿在北新桥三条胡同里开设的单车主题空间集单车店、酒吧于一身。他说:“低廉的房租让人们有机会做出尝试,同时也让附近区域自然发展。”
漫步在南锣鼓巷,仿佛置身于商业街或是露天博物馆。身边是画廊、纪念品店和咖啡馆,让人完全感觉不到民居胡同的慵懒和破败。北京女孩媛媛(音)说,正是这种商业化让南锣鼓巷生存下来。媛媛和男友奥马尔在附近的方砖厂胡同经营一家餐厅,奥马尔说:“我们试图把胡同变成某种适合当今北京的现代化事物,显然它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得商业化。同时我们希望让周边保持原样。”
随着政府新一轮拆迁计划的出台,胡同面临两种命运:要么变成南锣鼓巷的翻版,从此失去原有的居民和氛围;要么保留狭窄的小路和破旧的大杂院,然后被推土机夷为平地。总之,改变不可避免。(作者钱尼·夸克,田颖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