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清晨8点02分,北川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王国洪正在家看电视。突然,他感觉房屋摇晃,电视柜上的花瓶也坠落在地。
那一瞬间,5年前的大地震场景迎面扑来。经验告诉他:距北川不远的地方,发生了较强地震。
果然,很快王国洪就从四川电视台看到新闻:雅安发生5.9级地震(后修正为7.0级)。
“马上到灾区援助。”十几分钟后,王国洪接到了北川人民医院的电话。
“北川都来救援了!”
简单收拾衣物后,王国洪来到医院,成为赴雅安20人医疗队的一员。
“这次北川派的医务人员,大多数都亲历和见证了‘5•12’地震,对震后医疗救治、防疫比较有经验。”北川县卫生局副局长朱伟说。
经验体现在,北川对此次地震的医疗药品、耗材准备充分。医疗队很快从各家医院的储存点,调出了针对地震的外伤包扎缝合、复合性创伤用药;从北川县民政局的仓库中,调出了救灾帐篷。
地震当天中午12时50分,医疗队成员坐4辆120急救车出发。王国洪回忆,他们是绵阳赴雅安救灾的第三批人员。
一开始道路通畅,但到达荥经后,前往灾区的抗震救灾车辆、回家探亲车辆、志愿者车辆突然增多。很快,大堵车开始。
“大家感受过地震,知道伤员急切需要救治的心情,都很着急。在车上,我们想过是不是徒步往前走。”朱伟说。北川医疗队最后绕路而行,从天全前往雅安芦山,到达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
他们在芦山县人民医院报到后,连夜去往县人民医院、体育场、芦山中学三个安置点,进行医疗巡诊和防疫宣教。
看到救护车上的“北川120”字样,有当地老百姓脱口而出:“北川都来救援了!”
基层救灾
和“5•12”大地震的“一头雾水”相比,北川医疗队发现,这次雅安在统筹安排方面做得不错:每个区域都设立了一个指挥中心,有道路、安全、医疗分组、后勤、通讯、供电方面相应的接洽组。每一天,医疗队都会领到抗震指挥中心分配的具体任务。
21日早晨5点,几乎彻夜未眠的医疗队接到了任务:分成两队,一队到飞仙村入户排查,进行医疗巡诊;一队赶到宝兴县灵关镇救援。王国洪被分到了第二队。
灵关镇位于雅安和宝兴县之间,当时道路尚未打通,需要步行十几公里。沿途是山区,路面布满掉落的碎石,最大的石头有一百多吨重,刚被爆破。滑坡地带很多,必须迅速通过,有队员为此扭了脚,擦破了手,但无人抱怨。
用了近4个小时,二队终于步行到达灵关镇的医疗救助点。他们和当地医务人员一起,在灵关中学诊治地震伤员,并进行了一台清创手术。伤员伤情主要包括:脑外伤、骨折、肌腱断裂、软组织挫伤。当天,医疗队用车往天全和芦山送出了11个重伤员。
第二天,这支队伍又来到宝兴县大溪乡烟溪村,进行入户排查,给地震轻伤者用药、换药。
在几天的基层工作之后,医疗队认为,现在迫切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一是灾民的基本生活问题。道路刚通,很多物资没发放到老百姓手中,一些家庭再过几天会吃不上饭。
二是住宿问题。有些地方农户住房八九成受损,墙体倒塌,或者出现巨大裂缝。人们在空地上,用油纸和塑料彩条布搭简易棚。但雅安夜间寒冷,简易棚难以抵御。
三是防疫问题。为此,医疗队告诫村民,要注意环境、饮用水和食品安全卫生,必须去集中挖掘的临时厕所解决大小便问题。
而对于灾区的艰苦条件,医疗队早有预料,“都抱着吃苦的准备”。21日,蜷缩在两辆救护车中,医疗队成员过了夜。
最好的心理治疗师
在雅安灾区,朱伟有时会恍惚,难以抑制地闪回到5年前的北川老县城。“看到他们,就想起我们当时的情况。他们的心情,我们理解。”他说。
这种感同身受,让北川医疗队和地震灾区的老百姓,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紧密联系。
老百姓对北川来客格外亲。沿途都有人送水和方便面,有人给他们熬粥喝。4月22日早晨,一个年轻女村民骑着摩托车,向王国洪问路,想把一袋大米送到集中点的食堂,给救灾官兵和医疗队。可她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保障。
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见了医疗队,热泪盈眶,跟每个人握手道谢。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问,自己能不能当医疗队的志愿者。
在医疗救助之外,北川医疗队最擅长的工作,是对灾民进行心理辅导。
地震时,很多老人和孩子受到了惊吓。朱伟明白,他们一时还没有从灾难中缓过神来,无法接受对他们来说“天都塌了”的现实。医疗队会对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抚慰。
一个孕妇已经到了预产期,担心在目前情况下没办法顺利生产。医疗队对她进行了检查,并告诉她,出现临产症状时,可以随时去芦山县人民医院,或者给医疗队打电话。
很多灾民都问了一个问题:“2008年你们受灾,是怎么过来的?”
这时,王国洪会用北川的经历为其打气,告诉灾民,他们不会被遗忘:“政府会关心你们,很多人会帮助你们。”
“我在两次地震中最大的感受是,人有时候真的是很脆弱,无法对抗大自然。但人同时也是强大的,团结起来,建设一个新家园,也不是特别难。”王国洪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