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
张大千
青骢
溥心畬
嘉义公园
陈澄波
立春
廖德政
近期,两个分别在北京和台北举行的书画展引人瞩目
“美丽台湾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用近170幅经典名作,追溯了1911年至2011年百年台湾美术的发展历程。
“中华画院艺术大展”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展出,以国画、书法、西画、现代艺术、立体造型等形式,展出了50多名大陆艺术家、200多名台湾及海外艺术家的作品。
两个展览,两个城市,互相眺望。
近年来,两岸美术交流持续升温。2004年和2005年,“润大陆优秀青年水墨画家作品展”和“韵台湾当代水墨名家画展”先后在台北和北京举办,“润”、“韵”相互呼应,可见其深意;2006年,“台湾美术发展1950—2000展”在北京举办;2007年,刘国松在北京故宫举办“刘国松绘画一甲子”展。
……
一湾海峡隔不断的是两岸共同的文脉;两岸艺术的过去和今天互为观照,如影随形。
海峡对岸的台湾美术
张大千的壮阔山水和气韵生动的写意荷花,溥心畬超逸空灵的气息,黄君璧笔下意趣生动的风华四季……对台湾美术,大部分人最熟悉的,自然是被称为“渡海三家”的张大千、溥心畬和黄君璧。但整体来说,台湾美术依然是一个“隔海相望”的视域。
自明清以来,台湾美术就深受传统文人画的影响。文人官吏承袭了传统水墨画的趣味,与大陆来台的画师以及本土民间画工的创作相互交织,构成了台湾美术发展的主要形态。到了日据时期,西方的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主义等西洋画派和东洋画被引进台湾。
二战后,台湾传统水墨画的复兴,被认为“不仅仅是继承传统,而且是重新发力”;画会崛起,一大批画家受现代主义影响,掀起了台湾美术的现代主义新潮。上世纪70年代,许多人留学后回到台湾,带来了美术革新的力量,在中西融合中寻找自我定位。
割不断的共同文脉
1949年前后,一大批大陆美术家赴台湾,这些艺术家的大陆身份、美术渊源和在美术界的影响力,给台湾美术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渡海三家”。张大千、溥心畬和黄君璧同在1949年渡海来到宝岛,艺术创作生涯跨越海峡两岸。正是在他们赴台之后,台湾画坛刮起传统水墨之风。其中张大千来台较晚,传承不显,但影响巨大,其泼墨更成为继承传统的样板,而溥心畬与黄君璧则影响数代。
陈澄波、郭柏川等台湾本土的美术巨匠在20世纪初旅居大陆,并对大陆现代主义绘画产生了一定影响。早年长年在大陆学习、生活的经历,给他们日后的作品留下了深刻印迹,其对本土山川、农村景物的刻画描绘深富东方哲学与人文底蕴。当代台湾艺术家刘国松、江明贤等更是多次在大陆办展,其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能看到中华文化的烙印:在传统水墨的笔墨精神之中注入现代艺术的思维。
“中华传统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流。一直以来,大陆文人画对台湾美术影响甚大,成为台湾重要的绘画传统。虽然日据时期传统的文人画被压抑,胶彩画盛行,但两岸之间不断的交流弥补了特殊历史原因造成的文化差异。”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说。
在同与不同中互为观照
虽然同在中华传统文化浸润下,大陆和台湾的美术却因近现代历史遭遇不同而各有特点。例如,人们普遍认为大陆的写实传统要大于台湾,而台湾在现代探索、观念和技法的更新上似乎走在前面。
“台湾美术和大陆美术给人的感觉很不一样,日据时期台湾美术受日本影响较大,而大陆美术在1949年以前主要是受法国、比利时的影响,1949年以后是受苏联影响。不管是受到哪里的影响,这些外来的艺术观念、样式、技法,其人文气质都是欧洲的。因此,在受外来影响方面,大陆和台湾的历史境遇其实是很相似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说。
其实,大陆美术与台湾美术的同与不同,都是在相互观照中走过的。渡海艺术家与大陆的文化渊源,让台湾美术不断得到传统文化的启示,而大陆艺术家也从对岸的现代探索中汲取了灵感。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