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解析巴以领导人同期访华
中国作为不断崛起的大国
促使巴以和谈是水到渠成
中国积极介入巴以和谈会让美欧不自在吗?阿巴斯和内塔尼亚胡是否会在北京举行会谈?记者连线本报国际报道特约顾问、新华社国际部评论室主任江亚平、新华社国际部时政编辑室主任田帆作详细解析。
问:这次阿巴斯、内塔尼亚胡同时访华实属罕见。中国在中东问题上将发挥多大作用?
江亚平: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本应该在中东事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本着韬光养晦的精神,在处理中东事务和其他地区事务上都比较低调。但现在,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事务上影响力越来越大,承担的国际义务越来越多,在一些重大的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在情理之中。
这次巴以领导人几乎同时访华,看似巧合,同时也应看到这是中国在中东事务上发挥作用的一个积极信号,同时也证明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作用正在加大。
问: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否有所改变?
田帆:应当说,中国与巴以双方都保持良好的关系,中国在巴以问题上没有私利,一直坚持“劝和促谈”的原则立场。这次习近平主席在与阿巴斯的会谈中提出四点主张,有些内容颇具新意,其中第一条,就鲜明地提出应该坚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巴以两国和平共处”这一正确方向。
江亚平:最近几年,西亚北非地区发生巨变,中东地区政治格局重新洗牌,巴以和平进程受到冷落甚至被边缘化,要重启巴以和平进程阻力重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更加积极地介入斡旋,促使巴以重启和谈,恰逢其时。尤其是在叙利亚问题上,一些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立场不大理解,中国不但需要做工作,而且需要有所作为。
问:在中东问题上,美国和欧盟一直扮演所谓主角。中国此次“发力”,美欧会不会不自在?
江亚平:在中东事务中,欧美的影响力实际上是在逐步下降。而欧盟在政治上是个松散的联盟,很难作为一个整体发声和发力。这些因素都导致中东和平进程多年来停滞不前。中国作为一个不断崛起的大国,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次在中东事务上有所作为,这是事实,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应该能得到西方的理解和欢迎。中国在中东地区没有自己的私利,始终以大局为重,以公正的立场进行调解,即便得不到欧美国家的欢迎,也不会畏葸不前。历史将对中国在中东事务上的作为给予公正的评价。
问:阿巴斯和内塔尼亚胡是否会在北京举行会谈?
田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如果巴以两国领导人有在华举行会面意愿,中方将提供必要的协助。大家都知道,巴以和谈自2000年以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双方很久没有进行实质性的直接谈判。况且,巴以矛盾错综复杂,绝无可能通过一两次谈判就一蹴而就。目前,双方虽有和谈的意向,但开启谈判的条件并不成熟。我个人的判断,阿巴斯和内塔尼亚胡不太可能在北京举行会谈,即便碰上了见个面,也是礼节性和象征性的。
本报记者 郭云青
新闻助读
巴以和谈 美国曾是“老东家”
1993年9月 奥斯陆和平协议
在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的斡旋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奥斯陆和平协议,五年后,双方又在美国马里兰州举行会谈,并签署巴以临时和平协议。
2000年7月 巴以戴维营首脑会议
在美国政府的斡旋下,巴以美三方在美国戴维营举行首脑会议,但会谈没能取得积极进展。
2007年11月 安纳波利斯国际会议
在中东问题有关四方等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时任总理奥尔默特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安纳波利斯举行会谈。中断7年之久的巴以和谈得以重新启动。不过谈判局面并没能维持下去。
2010年9月 华盛顿重启和谈
在美国、埃及以及约旦等国首脑斡旋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在华盛顿举行直接和平谈判。根据美方的安排,会晤就未来巴勒斯坦国的边界、耶路撒冷的地位保证和巴勒斯坦难民重返家园等多项敏感问题进行谈判。
本报记者 郭云青 整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