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辉霞)“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是医生在妈妈的肚子上划一刀后取出来的。”很多家长用这样轻松的语言告诉孩子生命的来源,有的还会将伤口给孩子看一看。芙蓉区东郡小学“童医医护站”日前成立,接受儿童性教育课程训练的三四年级孩子,对生命来源的了解是观看剖宫产写实视频,其中有几秒钟的特写镜头,给了孩子们极大的震撼,部分孩子失声痛哭。
让孩子认识生命包括出生、死亡、疾病,应该婉转描述,还是原生态呈现?这也引起各方教育观点的碰撞。
课堂现场
写实镜头孩子直呼“好恐怖”
小学中年级的孩子生长发育开始进入青春期,适时开展性教育能打破他们对于身体变化的神秘感,这也是《生命与健康常识》课本知识教授的需要。东郡小学与省儿童医院专家商讨之后制定了课程方案。“我从哪里来”的视频有三部分内容,前段是用动画展现精子卵子的结合,后段是用三维图展现男孩女孩身体发育的变化,同学们看起来饶有兴趣。但中段用写实镜头再现剖宫产的过程时,孩子们不淡定了。
在该校三四班教室,记者看到,在这段剖宫产写实视频中,有一组近景镜头,再现了医生用手术刀划开孕妇的肚子进行接生、医生将孩子从肚子中端出来、用毛巾为血糊糊的孩子进行清洁的画面。看到此处,有的孩子遮面、惊叫,有的直嘟囔“好恐怖”,教室里甚至有两名小女孩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视频教学之后,有专家逐班与学生互动引导。谈到观看视频的感受,一名男同学说:“我妈妈就是剖腹产生了我,我谢谢妈妈。”一名女同学则感慨“有些吓人,但知道来到这个世界真不容易”。
反对方
性教育要考虑孩子承受力
孩子们的强烈反应引起老师和家长不同的思考。有老师觉得,切剖、鲜血、手术时的特写,视觉冲击太强烈,完全没有必要。如果只要让孩子了解母亲生育的伟大,动画化的呈现也未尝不可。
家长李女士也表示,让孩子了解出生的过程是好事,但是直播剖宫产的画面过于血腥,“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年龄还太小,方式应该更柔和。”
也有老师担心,女孩子看到这样一幕之后,会否在心理上留下一些不好的影响还是一个问号。“这一担心也不是多余的。我以前经常听闺蜜说生孩子很痛苦,弄得我现在对生孩子这件事都有些害怕。”年轻的王小姐认为,过早让小女孩接触这类画面并不妥当。
网友“逃离一线城市”觉得,教育应该让孩子学会对生命敬畏,但要用孩子能够承受的方式。
支持方
直面性教育更有效果
该校校长肖焱则认为,两秒钟的特写镜头是比较具有冲击力,但在孩子心理承受的范围之内,这种直击心灵的方式也更有教育效果。“学校还通过短信平台告诉了家长这一内容,请家长回家后继续进行引导,达到家校教育的同步。”
网友“幸福的花儿”表示,其实在国外,生命教育更直接,比如说认识死亡,有的学校就让孩子去触摸尸体的皮肤。
对于这样的教育争议,省儿童医院儿保所主任医生刘康香认为,很多家长认为性是难以启齿的问题,常常会用虚幻、美化或其他方式来回避或搪塞孩子的问题,学校视频让孩子直面生产过程,并要求家长回家后引导孩子了解生命、敬畏生命,是值得借鉴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