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故宫举行“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活动中宣布,故宫正式开始全面禁烟。发现员工吸烟必定重罚,游客吸烟将会进行劝阻,不听劝阻者将移送公安部门。(5月19日《北京晨报》)
一项新公共政策的出台,不可避免地会和舆情民意发生碰撞。600年没有禁过烟的故宫,全面禁烟既有来自外部游客的压力,也有来自内部员工的压力故宫博物院主抓禁烟工作的副院长就是烟民,吸烟的员工也不在少数。
然而,在阻力面前,故宫并没有“服软”,而是显示出巨大的决心。一方面,一旦发现员工吸烟,将扣除全部门的防火奖金,并通报全院。另一方面,由于故宫没有执法权,将对吸烟游客进行劝阻;置若罔闻者,将被移交公安机关。由此观之,“无烟故宫”并不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口号,而是一个刚柔并济的社会规范。作为制度建设的新内容,“无烟故宫”如果在实践中得到切实履行,发挥好制度应有效力的话,必然能够实现禁烟的预设目标。
著名社会学家布鲁默认为,社会是人际间符号互动的结果,人类社会的典型特征就是符号互动。建设“无烟故宫”既有利于实质性的文物保护,也是抽象的符号互动,向全社会和公众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呵护公共空间,尊重他人权利,既需要个体道德自觉和行为自律,也离不开制度建设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让那些已“有”的制度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引导那些暂时还“无”的制度。
“无烟故宫”既要靠制度建设,也离不开公众参与。吸烟者要增加公共意识,不吸烟者要增强维权意识,对吸烟者的违规行为进行提醒、敦促和监督。毕竟,在许多时候,权利是需要争取的,需要社会成员为之支付成本。每一个进入故宫的游客,既是“无烟故宫”的受益者,也是“无烟故宫”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美丽中国”的构建,既需要观念上的更新和重塑,也需要消费行为上的改变,还离不开社会责任的彰显。遇到丑的、不文明的行为,我们也有义务去纠偏、化解和避免。当“无烟故宫”越来越多,“美丽中国”才会越来越近。
杨朝清(知名时评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