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5月20日文章,原题:安抚毕业生,正在进行中
在中国封建社会,参加科举考试是平民百姓入朝为官和光宗耀祖的唯一途径。如今在数百万学生夜以继日地准备高考之际,很多内地家长仍以“头悬梁,锥刺股”这句格言为准则。
本科学历意味着一份好工作和更好的生活,还有声望和家族荣誉。但若家长们留意近期大量关于大学生就业前景黯淡的报道,可能就会心跳加速。据统计,今年毕业生人数近700万,创历史新高,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已找到工作,创历史新低。在北京,截至4月,仅28%的毕业生找到工作。教育官员哀叹今年将是2008年以来大学生就业最艰难的一年。
大量失业毕业生显然引起了领导人对社会稳定的担忧,促使其着手推动创造就业。
今年的毕业生将进入近年来竞争最激烈的就业市场。而内地经济增长正在放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并不缺乏就业岗位,充满活力的珠三角和长三角正抱怨用工荒。但那些艰苦的工厂工作几乎从来不是大学生父母心中的合适选项。多数毕业生依旧锁定大城市的政府部门、国企和跨国公司,但这些单位对新入职人员的需求正在萎缩。结果是,不少家长或许宁可把长大成人的孩子留在家中,也不愿让其去小城市找工作或为私企干活。
就业前景黯淡反映出内地经济的明显不平衡。众所周知,消费型行业比其他行业吸收的毕业生多,但领导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动作依然缓慢。据国务院指令,官方将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贷款并放宽居住限制等。但若不能把经济向以消费和私营行业为主转型,这些举措都不会太奏效。同时,越来越多家长将不得不面对一个严酷现实:在星巴克小店找份活儿也比没工作强。(作者王向伟,司马闻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