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文/李月亮
在微博上看到一段子,说:“多年前,我第一次包车进藏,路过一村庄,一小女孩拦住我们的车,问是不是要路过前面的镇子,司机说是,女孩便让司机带给在前面镇子打工的哥哥1000元钱,而司机和女孩并不相识,我震惊于人与人之间那分纯粹,从此爱上西藏,欲罢不能。”
我也震惊于那分纯粹,忍不住点开评论看,结果看到下面一人幽幽地说:“几年前看过这段子,那时候捎的钱没有这么多,可能时间长了,通货膨胀了。”
我的震惊顿时化成欢乐,觉得网友们真有趣包括评论的这位和篡改段子的那位。
也巧,后来有天我又看到了这个段子,确切地说,是这个段子的“前身”,说,一朋友在西藏乘班车,车在一村庄停靠时,一女孩上车交给司机1000元钱,拜托司机在停靠下一个村庄时把钱转给她哥哥。司机根本不认识这兄妹俩,但停靠下一个村庄时,还是把钱给了那位哥哥。
显然,后面这个段子像个真事。虽说也是1000块,但一个班车司机和一个陌生的过路车主,可信度是非常不同的。班车司机和线路都基本固定,到达下一站的时间也基本确定,这样那个等钱的哥哥只要在某时某地等着拿钱就好了。私家车可不一样,万一他不小心走错了路,或者临时决定不去那镇子了,这1000元可就难拿到了。
大概也正是因为班车比私家车靠谱,发段子的网友不甘心,觉得要弄点更震撼心灵的动静才行,于是很可爱地自作主张把车种和金额都改了。改前是现实,改完就成了艺术。当然这点发挥创造无可厚非,都有一颗艺术的心嘛,再说给人点真善美的震撼也没什么不好。
刷微博久了,知道这种不断演变的段子处处皆是。以前我还看过一条微博,说,某人递烟给一男人,男人拒绝说,我答应了我妻子不吸烟。那人说,我不说,你不说,谁知道你吸了?男人望了望远方,淡淡地说:“失信于自己的妻子,何以取信于世界?”
我大概老了,心思不够纯真,于是转发并评论说,“装大了。”一作家朋友见了,以非凡的智慧改了最后一句,成了:“那男人望了望远方,淡淡地说,她能闻出来。”
和捎钱的段子正好相反,艺术眨眼间回归现实,但也很有趣。
过去我爸说,他当兵时有次夜行,前面探路的兵传回口令,说“前面发现灯光”,然后这句话就在浩荡的队伍里一个个往后传,到最后,变成了“前面有个亮”灯光也是亮,但亮还有可能是狼眼或者鬼火什么,不是吗?后面的兵是不是要做好打狼或者扑火的多方准备?我爸常以此例教导我,口口相传不靠谱。而现在我更加知道,鉴于人们喜欢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本能,复制粘贴也是不靠谱的,这不是技术问题,是人性问题。
段子看多了,就知道不管说者多么言之凿凿、煞有其事,也只当段子看就好,他半真半假,我半信半疑,他说得过瘾,我看得乐和,就算发现漏洞,也不必求真,心知肚明抚掌一笑就完了。来源齐鲁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