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7月6日电(记者张亮)天刚微微亮,83岁的朱文兰老人就已经起床,穿上红马甲,拿着笤帚簸箕,来到小区里一条300多米的街道,仔细地清理地面上的每一片垃圾。这样的场景,50年来从没有间断过。
朱文兰老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标准件厂的退休职工。1958年,28岁的她跟随单位一起从江苏扬州来到大西北“支宁”。1963年,她和家人搬到石嘴山市惠农区春晖社区南海胡同居住。当时这里垃圾满街。“扫自己家院子是为了干净,扫大马路也是为了干净啊。”爱干净的朱文兰看不过,就开始义务打扫小区里的主干道。
“我上班前早早起床打扫一遍,下班回来了再打扫一遍。”朴实朱文兰老人简单地描述她当年扫街的场景。可是让朱文兰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当年这样一个无心之举,竟然成了她此后50年人生中从未间断的坚持。
“不论数九寒天,还是三伏酷暑,老人每天都是天蒙蒙亮就出现在这条街道上,把这条街打扫得干干净净。”春晖社区居委会干部刘乃云说。
退休后,老人更加悉心地“照顾”着这条街。“脏了就扫,这能费多大点事儿呢。”朱文兰每天不仅打扫,还经常坐在街边的石头上“守望”,看到脏东西就去扫。遇见随地扔垃圾的人,她还过去劝说。经常在户外“照看”街道,老人的皮肤被晒得黝黑黝黑的。
随着年纪的增长,朱文兰扫一条街的时间从20分钟增加到半个小时、40分钟。颤颤巍巍的老人天天扫马路,让不少人不解。“有人以为老太太是低保户,为了生存不得不扫马路,我们做儿女的一开始很有压力。”朱文兰的儿子周国梁说,“但是老人自己乐在其中,还锻炼了身体,我们也非常支持。”
老人的坚持也感染了周围的居民,这条街的乱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以前有人不理解老太太,说她"管闲事儿"。现在大家都觉得老人很不容易,邻居小朋友还经常帮助老人扫街。”老太太的邻居韩建华说。
为了老人的安全,春晖社区的工作人员给朱文兰发了一件非常显眼的志愿者红背心。如今,老人带着她的三件宝笤帚、簸箕、红背心,依旧每天出现在这条街上:“不干活浑身不舒服,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一直扫下去。”
作者:张亮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