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7月7日电(记者 刘金辉 桂娟 罗鑫)记者日前访问红旗渠所在地河南林州。沿途所见,太行山起伏耸峙,山下有落成不久的红旗渠干部学院,即将招生。一座新的红旗渠纪念馆正在施工建设中,面积七千平方米,较旧馆扩大多倍。
沿红旗渠有许多人参观,展馆墙上有众多中央和地方部门的“教育基地”挂牌。当地官员称,红旗渠精神正在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执政的重要资源。
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参观红旗渠纪念馆和引水干渠时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十分珍贵,要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
林州市委书记郑中华说,红旗渠精神的内容十分丰富,特别重要的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记者攀上太行山,看到这条总长1500公里的人间天河,在悬崖峭壁间,穿隧跨云,急湍奔流。
这条水渠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当地干部为缓解林州千百年干旱缺水而带领群众,在1960年至1969年间兴建的。纪念馆中展示了历史资料照片:一片赤野,百姓逃荒,卖儿卖女。即便非旱灾时,人们也要到几十里外挑水。水比生命还宝贵。
林州县委决定把百里外山西平顺县的漳河水引来。第一天报名参加施工的就达3.7万人,3000多名党员走在最前面,队伍浩浩荡荡荡行进在太行山上。
当时没有电力提灌设备,山上落差只要误差一点,水就过不来。于是党员带头,白天施工,晚上睡在悬崖。滴水成冰或烈日酷暑也不撤退,也不畏蛇蝎。
当时,参加施工的村民每天可领八两粮食,而党员干部是六两。工程遇到险难处,党员干部就先上。比如,打一隧洞,党员一天能打5米,那么,就给群众定指标4.5米。
当时的县委书记杨贵说:“如果水过不来,是对人民的犯罪。”
红旗渠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蕾说:“这是行多于言的工程。”当时,群众说:“党员干部流汗水,我们不怕流血水,党员干部搬石头,我们不怕搬山头。”
红旗渠是那个时代的中国梦。渠落成时,6万多林州人天不亮就聚集了。县委书记躲到人群后面流泪。修渠过程中有81人死亡。受到表彰的700多人中,大部分是普通群众。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说,红旗渠的修建再次验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共只有充分依靠群众,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中国梦。
如今,中共执政正遭遇严峻挑战。无论文山会海、形式主义,还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无论精神懈怠、贪图名利,还是铺张浪费、奢靡享乐,在一些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身上表现尤其突出。更有甚者,一些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成了实现中国梦的绊脚石。6月底,中共启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力图清除顽疾。
郑中华说,在新形势下,亟须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我自认为是有很大压力的。为林州老百姓办实事,是历代书记的使命,必须担当这种责任,必须担当这种压力。”他说。
林州人如今有了新的梦想。这里已新建了水库,红旗渠水不再用于饮用,而用于农田灌溉。昔日修建红旗渠的小铁炉、小作坊已发展成钢铁、铝电、煤机、新能源、汽配五大产业。
“但最大的挑战,是转型升级,发展新型工业,才能让农耕人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郑中华说。为打通与外界的商旅联系,林州今年又有一条高速公路通车。
“但这些与红旗渠相比,仍太渺小。我每天思考的和做的,就是怎样更好地服务人民、依靠人民。”郑中华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