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教育部门天天出禁令,总是不好使?关键是考核评价指挥棒没变”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贾立君张丽娜
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与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考核评价制度有很大关系。教育质量的好坏不能由“分数”挂帅,应建立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将追求“升学率”变为追求“进步率”,才能使素质教育步入金光大道。
“为了追求升学率,许多学校不像学校,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内蒙古集宁一中校长李一飞说,家长不惜重金让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补课,直到高中毕业,孩子们根本没有童年可言。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弄虚作假、恶意竞争,优质生源成了教师赚钱的工具。
“学校抓升学率,老师就给学生加负担。”呼和浩特市十五中学校长张纪明说,该校一名“三好”女生在升旗仪式上演讲,突然抛开校团委审定的讲稿,对当前的教育进行猛烈抨击,她说自己并不排斥学习,但更希望按照自己的理想学想学的知识,“请学校不要把我们当作考试机器,特别是不要把我们当作提高升学率的机器。”
升旗仪式结束后,校团委要处分她,张校长没同意,他把学生叫来了解情况,这名学生说班上有部分同学,很少脱衣服睡觉,宿舍灯长明,困了就趴在桌上睡一会儿,醒了继续做作业。“我听了极为震惊,眼泪都流下来了。”他说,“作为一名校长,我的心在流血。我问自己,把教育办成这样,到底是为什么呀?”
“为啥教育部门天天出禁令,总是不好使?关键是考核评价指挥棒没变。”内蒙古丰华中学校长任润和说,用“升学率”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导致地区的学校严重两极分化——名校更加有名,弱校更加薄弱。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出更适合素质教育的考核评价办法。
教育专家朱永新认为,长期以来,在“效率优先、重点建设”的政策导向和唯升学率的导向下,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最新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县区的乡镇和农村学生成绩达标率在40%以下,有的甚至低于20%。
张纪明指出,用升学率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实质是用优等生的数量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比如,教育局往往用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以及上“一本”线、重点高中的人数等评价学校的优劣,成绩在中下等的学生未被列入考核评价范围。然而,“后进生”正是最需要学校和老师加强培养的对象。“这种办法明显不利于对所有孩子的培养,不利于均衡发展,只能加剧教育不公。”
“中小学时期的考试成绩,并不能证明一个人今后步入社会的能力强弱;提高全民基本素质,才是基础教育的目的所在。”许多教育界人士建议,我国亟须改革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校现行的考评机制。
朱永新说:“如果评价教育政绩不是看当地最好的学校怎么样,而是看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大小,相关领导就会去抓教育的均衡发展。”
张纪明认为,缩小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变“升学率”评价标准为“进步率”。目前,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差距很大,各地给的分招指标都是依据学生数量下达的。薄弱学校学生数量少,分下来的指标也少,如果继续用“升学率”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薄弱学校永远也赶不上重点学校,调动不起所有学校抓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业内人士认为,用“进步率”考评学校,是纵向评价教学质量,也是学校自己和自己比。且纵向比较不用看起点,学校起点低的,从低起点开始考核;学校起点高的,从高起点开始考核。这就能使每所学校都有前进的动力。同时,用全体学生的进步率来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会减轻所有学生的课业负担、调动全体学生的上进心。
一些中小学校长分析说,“进步率”考核办法,首先会遏制“名校”抢优质生源现象,从根本上遏制择校现象;同时,能够激发教师全力提携“差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人人能上好学”的愿望大有裨益;另外,能够尽快缩小校际间教学质量的差异,促进均衡办学。
不少中小学校长建议,我国可在一些地方实行“进步率”试点考核,效果明显再全面推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