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0日电(财经频道 曾会生)刚刚出炉的CPI数据超出了经济学家的预期。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涨幅为2.7%,PPI则同比下降了2.7%。此前多数经济学家预测6月CPI涨幅2.5%左右。虽然CPI出现反弹,但是专家认为上涨幅度比较温和,仍在可控范围之内,而且由于经济面临继续下滑的压力,央行不会通过加息来抑制通胀,但是货币政策也不会放松。
CPI涨幅创4个月新高
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其中,城市上涨2.6%,农村上涨2.8%。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4%。
6月CPI创下了4个月以来的新高,5月份该数据为2.1%。专家分析,6月CPI回升主要是翘尾因素和猪肉价格环比上涨所致。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周景彤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这一涨幅超出了他的预期。据他分析,6月份CPI超预期反弹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6月份的翘尾因素比前几个月都要大;另一个是6月份食品价格,尤其是肉类产品价格上涨比较快。
据统计局数据,6月份食品价格上涨4.9%,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2.6%,服务价格上涨2.7%。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对比基数的降低影响6月份CPI同比涨幅扩大。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涨幅中的翘尾因素为1.9个百分点,比5月份增加了0.6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与5月份相同。
另外,蔬菜水果价格也带动了CPI的上涨。6月份鲜菜价格上涨9.7%,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6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11.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2个百分点。
未来物价压力加大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CPI已经回到上升周期,未来物价压力会比上半年会有所加大。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未来的物价压力存在加大的可能性,不过经济下滑的压力也比较大。由于PPI通胀率向CPI通胀率存在明显的传导效应,较弱的PPI数据对CPI的影响也会在未来1-2个季度鲜明出来,所以CPI难以出现明显的上升。
“未来物价会比较平稳,应该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周景彤对中新网财经频道分析,三季度的CPI确实会高一些,但不会太高,可能也就在2.7%上下波动。因为PPI还是负增长,表明经济需求并不旺盛,未来物价影响因素更多还是食品价格和季节性因素。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判断,目前经济总需求因增长放缓而相对疲弱,对CPI上涨压力不大;猪肉价格已经走上上行阶段,下半年步伐会快于上半年,从而推动食品价格上涨。他也预计,下半年CPI略高于上半年,全年约为2.6%。
也有不少专家表示,未来CPI还可能会上升,全年的增幅可能达到3%左右。
货币政策不会调整
CPI反弹会否对货币政策会产生影响?专家的观点是,物价上涨比较温和,央行不会通过加息来应对,但货币政策也不适合放松。
郭田勇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货币政策总体上会保持稳定,变化的可能性不大,当前没有必要因为物价的上涨而加息或者降息。但他强调,利率市场化肯定会推进。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分析,6月份CPI上涨水平低于年初预期,不会构成利率调整的理由。目前,CPI、PPI、房价、股价价格形势复杂,基准利率近期将保持稳定。
有分析称,通胀压力不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经济增长才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如果经济增长维持当前趋势,6月份的CPI数据可能不会导致任何政策调整。也有业内人士表示,6月CPI涨幅反弹至2.7%,下半年可能在3%上下波动,这将制约货币政策的放松,年内降息可能性很小。
在海通证券宏观研究员姜超看来,6月份CPI虽有反弹,但PPI持续下跌,从两者加权看整体通缩压力仍在,判断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难松难紧。
最近几周,央行在公开市场上暂停了所有操作,显示出央行货币政策维稳意图。本周二,公开市场零操作,市场资金面维持稳中偏紧的局面。有分析报告称,央行应该关注收紧流动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中新网财经频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