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方案去年通过审批
因资金不到位未启动
追问
8日晚起四川遭受暴雨袭击,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四川多个县城、场镇和农户进水,农田被淹,其中,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遭遇50年来最强洪水,北川大酒店遗址、遇难公墓等重要保护地全部被洪水淹没。
北川老县城保护工作指挥部宣传教育部门负责人景富国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唐家山堰塞湖下游湔江河道抬升是遗址区每年被淹的主要原因,相应的综合治理方案早在去年就已通过专家评审团审批,但由于资金不到位,治理工程迟迟未能启动。
河道抬升是主因
“5·12”地震后,北川地震遗址区每年汛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被淹状况,就在本月4日,北川普降暴雨,沿河遗址、道路均被洪水淹没,暴雨后清淤工作刚完成,遗址区再次被淹。
景富国告诉早报记者,唐家山堰塞湖下游湔江河道抬升是受灾的主要原因,“湔江河道抬升后,遗址防洪能力从20年一遇降至2年一遇,遗址区每年都会不同程度被淹。”景富国表示,堰塞湖下游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方案早在去年10月就通过专家评审团审批,但由于资金不到位,治理工程迟迟未能启动。
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的影响,唐家山堰塞湖堰塞坝至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区域周边和湔江河道两岸,山体疏松,滑坡、泥石流不断,大量泥沙堆积体涌入遗址河道,致使河床填高、壅塞,直接威胁着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的安全以及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后北川老县城附近山体地质灾害隐患短期内肯定无法解决,每年雨季都会遭遇洪灾,不排除山体进一步崩塌,给遗址带来毁灭性破坏。”长期关注遗址保护的四川省社科院陈杰博士5月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五年来,尽管实施了一些震损建筑防护性加固工程等项目,但都属于应急性保护项目,地震遗址依然面临着自然衰变和外力破坏两大威胁。自然衰变主要是指内遗址部分救援现场、重要事件发生地及震损建筑的自然风化、锈蚀和倒塌现象。外力破坏主要是指余震、洪水等次生灾害造成的破坏。
此前,由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羌族民俗博物馆等旅游景点组成的北川羌城旅游区,正式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也是绵阳首个5A级景区。
保护方案五年未出台
“5年过去了,随着灾后重建工作完成,社会对北川地震遗址情感正在弱化。”指挥部接待中心主任杨孟昀告诉早报记者,“如此大规模的地震遗址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此前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我们也一直在呼吁建筑、力学、地质等科研院所、权威专家突破这道难题,但至今仍没有出台成熟的保护方案。” 今年“5·12”前夕,早报记者曾就遗址区保护困境深入进行采访。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是全世界唯一整体保护规模最宏大、原貌保存最完整、地震损毁最严重、次生灾害最典型、破坏类型最全面的地震灾难遗址区。5年来,相关专家对震损建筑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但大多仅仅停留在论文和实验室阶段,北川血淋淋的教训并未引起社会和公众足够的重视,以至于五年不到,芦山再现了众多北川地震遗址中的场景。
更为迫切的是,当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的价值还未充分挖掘、教训未被汲取之时,遗址本身已面临灭顶之灾,四川省社科院一项调研报告显示,遗址面临着自然衰变和外力破坏两大威胁,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风化、防锈蚀、防坍塌和次生灾害治理措施持续实施保护,再经过10年或20年,遗址恐将不复存在,失去它应有的保存价值。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