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藏阿里8月2日电(记者贾启龙)驱车刚到达巴哨所,连长李艳阳就兴奋地带着记者参观了哨所的“绿色空间”: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室内,摆了近300盆花卉,图书、棋类、乐器等一应俱全。官兵在这里或聊或玩,其乐融融。
“不要小看"绿色空间"的存在,在荒凉寂寞的藏北阿里高原,它对官兵而言有一种特殊的精神抚慰。”李艳阳说。
达巴,藏语意为箭头落地的地方。这里海拔超过4000米,植被很难生长,全乡仅哨所周围有两片官兵种植的高原红柳林。
数十年间,哨所一代代守防官兵在这里试种耐旱、耐寒的植物,却均告失败。冬天,能见到一丝绿色成了官兵的梦想。
后来,官兵尝试在花盆里种些菊花、月季、芦荟等花卉。为了养活它们,官兵可是费尽了心思:担心肥力不够,官兵甚至用上了平日攒下的21金维他;冬季怕花冻死,有的战士专门给花盆搭起保温棚。
多年来,哨所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探亲归队时,尽量带些花苗或花籽。于是,一些内地的花苗就乘飞机、坐火车、搭汽车,来到了藏北高原。可惜的是,大部分花苗在途中就已枯死。
四级军士长孙沛莉每次探家都要带些花苗或花籽。4年前,从山东探亲归队前,妻子送他一盆养了多年的龙舌兰,寓意他要像龙舌兰那样扎根高原、建功边关。
孙沛莉费尽心思将龙舌兰带回了哨所,不料,龙舌兰也有高原反应。上网查阅资料、翻看图书、打电话咨询,孙沛莉终于将这株龙舌兰养活。
孙沛莉已在达巴哨所坚守了13年。作为哨所的骨干,他几乎参加了哨所所有的巡逻,用青春与生命丈量着哨所5个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的执勤点。
至今,巡逻时孙沛莉还会出现高原反应,严重时还流鼻血。可每次巡逻,他都要抢着去。“我像那株龙舌兰一样,已扎根边关。”孙沛莉说。服役13年,他先后被兰州、新疆、南疆军区评为优秀士官、带兵骨干,并3次立功。
战士郭晶贤探亲归队前,父亲送他两株仙人球,期盼他能像仙人球那样经得起艰苦环境的考验。
“我和仙人球一起成长,现在可以骄傲地说,我能经得起考验。”现已是士官班长的郭晶贤,除了是哨所的执勤能手,还发挥特长为哨所维修水电,焊接铁艺……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花,在阿里高原成了官兵的一种精神寄托。迁入第五代新式保温营房后,哨所官兵开始尝试大规模种植花卉。经过半年精心栽培,大部分花苗都已成活。
今年,达巴哨所迎来了一批新兵。为了让新战友尽快适应环境、安心守防,哨所开始建“绿色空间”。官兵搬来花卉、报刊,建起花架、棋桌,一些老兵还将海棠等珍贵花卉捐赠了出来。
如今,“绿色空间”已是官兵娱乐休闲的好去处。闲暇时,官兵三五成群到这座“天然氧吧”里放松心情。
“"绿色空间"虽小,可它极大地缓解了官兵沉闷的情绪,承载着哨所官兵的精神向往。”李艳阳说,“下一步,哨所将推行"鲜花进班排"工程,把这里打造成"天然氧吧"。”
作者:贾启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