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7日电 台湾《旺报》今日刊发学者文章《“李克强经济学”有利两岸》,文章指出,李克强上任以来,大陆扬弃高速增长的迷思,对于台湾而言,是个利大于弊的趋势。李克强经济学,或许不见得能够立即为两岸的经贸关系加温,但是对于两岸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深远意义。
文章摘编如下:
李克强上任以来,大陆扬弃高速成长的迷思,对于台湾而言,是个利大于弊的趋势。
改变台企代工宿命
扩大内需的经济结构调整,有利台商在大陆进一步发展,台商资金将会直接使用在大陆内部的商业建设,而不只是用来为外国人生产商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陆经济降温以后,两岸的资金会以效率为新的指标,成长低但是营运效率高的台湾会是投资的重点。
内需导向的经济建设,把资源的倾斜转向内部,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了服务国民生活所需,投资项目深化也不会以沿海为重点。这个主轴对于在大陆的台商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未来大陆会是台湾商品和劳务输出的终点。台湾企业为欧美品牌代工的宿命,可以因为终端市场转向大陆,产生重大的质变。
民间对于资金的需求会更有理性。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比较不会向过去一样,急于投入各种项目投资,投资的决策将更可聚焦于整体绩效。如此一来,会有许多台商资金回头注意台湾的投资机会,进一步带动其它的大陆资金投资台湾。
“李克强经济学”虽然可能降低大陆的所得增速,但却有机会为社会带来生活层面的稳定。这种发展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拉近两岸的距离,因为当前两岸之间的许多隔阂不在于所得水平的悬殊,而在于成长率相差过多所造成的社会个性差异。
促台全面了解大陆
在汇率方面,大陆的结构性改变,可以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稳定的汇率是利率自由化的重要基础,因为不会有热钱的干扰,利率才能真正反映市场的供需。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和大陆逐渐褪下台湾再出口基地的角色,为台湾压低新台币汇率的扭曲性货币政策提供了解套的机会。
两岸之间的经贸交流,在大陆摆脱高速成长的迷思后,将会以两岸对彼此的需求为焦点,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意义重大。台湾不应再把大陆当作压低成本的快捷方式,只想了解大陆的劳工和官员,因为大陆人民会是台湾企业的客户。过去,多数台湾企业并没兴趣深入了解大陆的社会和人民,台湾当局始终不曾有系统的研究大陆人民,民间对于大陆人民的了解,常常是基于对大陆观光客的印象。
台湾的金融业常常高喊要西进,积极部署在大陆的金融业务,但是业者们老是想着做台商的生意。坦白说,台湾的银行业者了解大陆民众的金融习性吗?证券业者研究过大陆股民的操作习惯吗?保险业者在乎大陆民众的风险观念吗?
大陆经济结构的转变,不但会带来两岸经贸关系的新局面,也会促使台湾体认了解大陆社会的重要性。这样正面的两岸关系转变,对于台湾人民而言弥足珍贵,因为经济因素的诱因最有效也最持久。
李克强经济学,或许不见得能够立即为两岸的经贸关系加温,但是对于两岸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深远意义。(作者为开南大学财务金融研究所助理教授孙效孔)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