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2日电 记者在江苏、河北等地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正在探索“包干制”等措施,遏制职务消费奢侈化。许多干部和专家认为,职务消费的种种怪象,主要是制度不规范、运作不透明、监督不得力。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刚性约束机制,铁腕查处职务消费的腐败行为。
近年来,河北某市探索职务消费包干制。当地一位副市长说,他一年60万元额度,基本花不完,还有余钱支援分管的穷单位。“以前签单时,开会专找五星级宾馆,吃饭去高档饭店……花起钱来毫不心疼。现在大家比着少花,多花了觉得面子上不好看,秘书们月月都算账。”
大名县委书记边飞认为,有额度总比没有额度强,大包干起码能减少支出50%。可采取人手一卡,卡上定额,个人包干使用,超支自负。
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一位干部认为,单纯的部门合并解决不了职数超编、职务消费过高问题,当前许多职能部门或处室已经形同虚设,或功能重复,亟须梳理部门职能,该撤的撤,该合并的合并,减少了职数,职务消费自会减少,这比减多少经费都有效,还可以减少人头费用。
南京一位干部建议,机构改革后政府可以购买社会服务,如各地各部门都有“政策研究”部门,大量人员就是为领导写材料,不如把政策咨询功能分担给高校、研究所等企事业单位,少养人也能节约职务消费。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遏制铺张浪费之风,可实行单位发票双重实名制度。即凡职务消费的发票,不仅要开单位名称,还要在发票上注明开票人姓名。这样既可以明确消费行为经办人、责任人,又可以促进实报实销。也可把职务消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范畴,领导干部必须定期在民主生活会上公布消费情况。这样,就有可能减少“白条收据假发票,吃喝玩乐全报销”现象。
专家建议,应尽快制定职务消费法,把职务消费主体、范围、形式、数量、监督、奖励和处罚等内容清晰规范,厘清各种模糊概念。
河北行政学院原常务副校长刘日认为,要形成遏制乱花钱的合力,需把各项开支公之于众,发挥各级人大的监督作用,发挥检察等司法机关的查处作用,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使职务消费公开透明落到实处。
也有专家建议,将职务消费的行政成本列入干部业绩考核。长期以来,政府官员唯GDP是论,只讲产出不讲成本。可以考虑建立完善行政评价体系,将行政成本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中,将过去的“业绩等于GDP”,调整为“业绩等于GDP减去发展成本”。(新华社记者杨守勇、凌军辉、王圣志、苏晓洲、晏国政、李鹏翔、周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