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槟榔,在风靡湖南之后,开始向全国各地蔓延。“槟榔致癌”的指责,并未延缓它飞速前行的脚步。在湖南,槟榔行业产值已达100亿,并已成为诸多城市的支柱产业。
然而,在记者调查中,这个暴利行业存在的问题开始逐一浮现。业内人士披露,为追求口感和上瘾度,许多厂家在加工时滥用添加剂,槟榔已成为“公开销售的毒品”。除此外,行业标准缺失,地方保护主义等诸多问题缠绕着槟榔产业链。
在世界卫生组织已确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后,添加剂问题无疑让槟榔更加“毒闻缠身”。如何让槟榔产业健康、透明、有序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疯狂的槟榔
槟榔已经彻底占领三湘大地。
在长沙街头,随处可见腮帮子鼓起的行人。在他们嘴里四下翻滚的,是散发着薄荷味儿的槟榔。
在湘潭的茶馆或麻将馆,老板每隔半个小时,就给客人“孝敬”一块槟榔。谈笑呼喝间,人们从包裹着槟榔的嘴巴中吐出囫囵不清的声音。
在常德,如果坐上了一辆出租车,或向行人问路,他们一回头,冲你说话时,大多数人都会露出口中的槟榔。
在湖南诸多城市,在街头上,很少能看见黏在地上的口香糖渣,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发黑的槟榔残渣,裹着灰尘,在人流密集的街头被人踢来踹去。
槟榔已成为生活必需品。湖南的杂货店内内陈列着“小龙王”、“胖哥”、“皇爷”等十余种槟榔品牌,而在街头巷尾,大量散装或者杂牌的槟榔卖得热火朝天。
湖南的男人们出外办事,随身会带着一两包槟榔,见面了递上一片,就像递烟一样自然。如果拒绝不接,“那就是看不起对方”。
有的妈妈会把槟榔掰成小块,放入刚会咀嚼食物孩子的口中,让孩子“练练牙”。在长沙小卖部的门口,常能看见一些孩子扑到大人的腿根,缠磨着要来一包槟榔,然后将比自己嘴巴还大的槟榔硬塞进去,嚼得龇牙咧嘴。
2006年,官方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湘潭市槟榔的最小咀嚼者仅1岁,最大年龄为81岁。大部分人每天至少吃一包槟榔(约17片)。
4年之后,湖南省槟榔行业协会发布的《湖南地区食用槟榔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湖南的槟榔咀嚼率为38.42%,咀嚼者最小3岁,最大71岁,30岁至40岁的人群咀嚼率最高,达到50.36%。
时至今日,槟榔的热潮在湖南愈演愈烈,并向全国蔓延。淘宝公布2011年的统计数据,年度卖得最热的零食就是槟榔,人均购买达86件。淘宝数据分析,槟榔销量最好的省份是吉林、黑龙江和江苏。
经销商小林专攻北方市场,他的策略很简单:先让一些消费者免费试吃,慢慢上瘾,送过六七包后,“消费者就跑不了了,成了固定客”。
久吃成瘾是槟榔攻城略地的秘诀。而在上瘾背后,槟榔还隐藏着令人心惊的毒性。
神秘添加物
湖南湘潭人陈平,从事槟榔新工艺制造20多年,在多家大型槟榔企业担任过制造师。他透露了槟榔制作中的诸多“秘闻”。
陈平说,每家槟榔厂商都有自己的独道配方,配方直接关系着槟榔“上不上劲,醉不醉人”。
每个配方都属于厂家的核心机密,只有核心制造师和老板知道。也正因此,核心制造师“金袈裟加身”,月薪颇高,“大企业干过的大师,三五万都请不动”。
“为了让槟榔有更好口感或让人上瘾,有些厂子会用非法手段。”陈平说,一些老板因挖不来制造师,便“请土专家瞎整”。
“为了软化槟榔,他们加酶子剂、或泡打粉,这都是不科学、胡搞的办法。”陈平说:“一些添加剂原本无毒,但过量、随意的添加,就可能变成有毒。”
相对于大厂商,小作坊的做法更为夸张。陈平透露,为了让人吃了有瘾头,有些小作坊的老板会往槟榔里头添加麻黄。
资料显示,麻黄中含有麻黄素,麻黄素是制造冰毒的前体,长期使用可引起病态嗜好及耐受性。目前,麻黄已被纳入我国二类精神药物品进行管制。
“我们私底下说,槟榔是公开销售的毒品。”陈平说。
因身在行内,陈平吃了20多年槟榔,每天3包,雷打不动。
而今,他味觉退化,入口食物味同嚼蜡;牙床松动过敏,牙齿上外层牙釉已磨掉。即便如此,他仍难戒掉槟榔。他对槟榔的瘾和烟瘾几乎不相上下。
不过,相对于那些因嚼槟榔而被迫接受口腔手术的人们,陈平已属幸运。
他从小就教育儿子,坚决不能碰槟榔。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