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医院”,对很多北京市民来说,这是一家最熟悉也最陌生的医院。熟悉的是它的名字,有时会拿这名字开玩笑。陌生的是它的服务,没有家庭愿意跟这家医院发生关系。
市医管局“相约守护”的活动,给晨报记者一次特殊的体验机会。借此机会,记者上周深入了安定医院这样一家三甲精神专科医院。探访患者在这里的生活—这里超三分之一的病人,家属长期不来探视;了解这里医生护士的辛劳与困惑—这里医生被病人追着打是“家常便饭”。
体验
聊天式查房为病人做“心理体检”
“相约守护”活动,体验者都是有“岗位”的,记者在安定医院的岗位是“专家助理”。早上不到8点,当记者来到二科三病区时,这里的病区主任刘辉和她的同事们已经在进行工作准备。
一个小时的“查房”,是每天正式工作的开始。刘辉带着五六位年轻医生,再加上记者这么一个“小跟班”,走进了一间间病房。在安定医院,查房最主要的内容是与病人聊天,询问他们最近的心事。
实际上,病人在处于病情稳定期时,看上去与普通人并没有区别。他们通常很安静,无聊地躺在自己的床上。只有当听到刘辉与病人们的对话时,你才能觉察到一点反常。
“大夫,饭里有毒!”一名中年女病人刚见到刘辉就拉着她的手“求助”。“你怎么知道饭里有毒呀?”刘辉与病人的对话大多是“顺杆爬”的模式。“做饭的人犯坏!想坑我!”“人家为什么要害你呀?说说为什么觉得人家要害你?”这就是刘辉的聊天式查房,也叫心理体检。
刘辉说,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都不会认为自己有病,必须先融入他们的语境,通过一段段碎片式的对话,再迅速掌握病人的即时状况。
辛苦
被病人追着打是“家常便饭”
一个50到60人左右的病区,通常会配备5到6名医生,20名左右的护士,然而即便是这样人手还是明显不够。病区护士告诉记者,一些子女将老人送到医院后就基本不露面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病人家属都是长期不来探视的。这样一来,照顾病人日常生活的所有重担就都落在了医生和护士身上。
除了体力上的付出,与综合医院不同,这里的护士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拿发药来说,护士发药不但要把药片发到每个病人的手里,还得盯着他们服下。不听话的患者,护士要劝要哄还要“忍受”病人的“坏脾气”。往往一圈药发下来,就要用掉一个多小时。
作为一名从业20多年精神专科领域的专家,刘辉告诉记者,在他们这里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被病人追着打的情况几乎是“家常便饭”。“我受不了了!”当记者正在观摩医生交流患者病情时,一名刚入院的女患者就叫嚷着砸着医生办公室的玻璃要强行冲进来,面对突然眼露凶光的患者,刘辉带着几名年轻医生一起上前安抚病人:“你爱人去给你办手续了,一会就来!”这样的场景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每天都会碰到,不少年轻的女护士因为承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压力,选择了转行或跳槽。
探访
开放病房患者可自由出入
随着《精神卫生法》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安定医院开始试点开放病房。与其他病区不同,开放病房的住院病人可以自由出入,并在院内自由走动,有些甚至还可以走出医院,自己到附近的小卖部买东西。他们都可以自我管理、自主服药、自己安排探视时间等。当然,所有“自由”的前提,是住在这里的病人病情较轻,而且必须都是自愿入院的患者。
开放病房的主任于靖告诉记者,这里共有56张床位,接收的全部都是中轻度精神疾病的患者。他们当中有些属于情感障碍,有些是抑郁症,有些伴随心身疾病。入住这里的条件必须是没有“两害”行为,也就是说不会伤害自己更不会伤害他人。病人们每天拥有相当长的自由活动时间。如果要外出只需签请假条,按照院方规定每晚8点之前回来就可以。
根据流程,要先经过门诊的初步筛选和病房双重评估,确定病人是否符合住“开放病房”的条件。当病人一旦检查出有自残和伤人的行为,医院都会采用非自愿住院管理办法,实施住院治疗。
特色
专设全国首个老年病房
安定医院专设了老年病房,据了解这里也是全国首个精神病老年病房。目前住在这里的患者主要是老年抑郁、焦虑的,也有部分患有老年痴呆症。若患者超60岁,将不能进入开放病房,只能进入这个特设的老年病区。
院方表示,老年人生活节奏较慢,如果和年轻人“混住”,容易发生碰伤等意外事故。同时,老年人各类疾病较多,医生用药、治疗都要予以特别考虑。一些老年痴呆患者会找不到自己住的屋子,也需集中照料。
记者注意到,医院在病区设有两道上锁的门,在病区外部到饭厅之间、饭厅到病房之间都设有门锁。病人只能在规定时间离开病房,一起吃饭。吃饭时,每张桌子的不同方位也都有护士,这样做是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患者晕倒、吞咽困难等紧急情况以及患者之间的争吵、打架。
这里的护士不但要随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决定是否通知医生;还要处理病人感冒、拉肚子等一般情况;如果病人没有请护工,则要照料病人擦洗,帮病人买东西、买水果等。
难题
精神病人一住20年没人接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精神科医疗机构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一般为150至160天,因联系不到送治的家属或家属因种种原因不愿为其办理出院手续等原因,导致本就紧张的床位资源被长期占用,其中不乏住院时间达10年、20年者。“我们这里有的病人一住就是20年没人管。”特别是到了春季精神病人高发期,门诊转过来的病人很多只能回家等床位。对此,安定医院的医生也很无奈。
由于患者不能被转到相应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患者只能待在三级医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压床”病人。尤其是一些老年精神病人,疾病的特点是难治愈、易反复、不好护理,即使达到出院的标准,家属也不愿让其出院。于是,像安定医院、回龙观医院这样的精神专科医院,便成了一些无人照看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容身之所。
对此,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正对精神专科医院的平均住院日进行测算,对各种常见类型的精神病的治疗方式、住院时间进行规范,并向全市推广。
现状
重症精神病患六千没床位
据北京市卫生局今年5月数据,北京已有15万重症精神病患,急需住院的病人约1.5万人。北京精神科开放病床约9000张,病床的缺口约6000张。精神科床位数每万人超过4张。
根据卫生部调查表明,全国现有1亿多各类精神障碍者,其中重症精神病人约1600万人。与此相对应的是,全国注册精神科医师只有2.05万人,护士3万人,医患比例高达1∶84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医患比例严重失衡的现实,导致70%的重症精神病人没有得到规范治疗。
精神科医生紧缺的背后,是职业特殊性与收入水平反差强烈的现实。而人才匮乏导致的后果,是精神病人的治疗得不到足够保障。为改变现状,新《精神卫生法》明确提出,应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职业保护,提高待遇水平。另外,政府急需加大投入,建设多种形式的过渡性精神康复机构。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徐晶晶
晨报记者 李木易/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