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中国梦”这个词红遍中国大江南北,家喻户晓。关于这个“梦”的故事,不仅时常见诸报端,亦有系列电视报道,而年轻人更是积极参与以“我的梦想与中国梦”为主题的各种大型民间活动。“中国梦”这个主题已成为中国日常教育和培养爱国主义的重中之重,而“中国梦”兴起和发展主要源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一次演讲,其中强调了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实现中央领导集体顺利交接,“中国梦”概念开始出现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在讲话中第一次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讲话中还谈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外族入侵清王朝。中国进入遭受沉重压迫和动荡的时期,解决危机的最佳途径便是寻找新的发展之路。”习近平强调,“中国梦”涵盖三个具体目标:将中国发展为富强的国家,使中华民族有强劲的发展动力,为人民创造幸福的生活。而要使“中国梦”变成现实,还需明确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按中国特色的步伐前进,并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二是发扬“中国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推进改革创新;三是集国家和民族之全力。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天下大同”之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想的社会是实现“小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同”和“小康”这两种思想从20世纪被纳入中国政治纲领中:“大同之梦”指引了1911年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将中国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当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目标需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实现。尽管是用隐喻的语言表述,但这一目标是具体的物质成果:在未来的10年里,中国的GDP和人均国民收入都要翻一番;到2020年时,中国居民的人均收入能够达到6500美元左右。
过去憧憬中国未来的梦想如今逐渐变成现实。1919年,孙中山创立《建国方略》,其中包括修建覆盖全国的铁路网(火车通向青藏高原),建造大型水电站,建设大型国际贸易港口等。在国内混战且受到日本军国主义入侵之时,该计划基本不可能实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快速实现工业化的梦想,借助“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法,希望快速“超英赶美”,但这一计划仍未实现。现在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在未来10年中很有可能超越美国位列全球第一。
中国时常强调经济实力的重要性,但仅有经济实力还远远不够。19世纪时,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这并未能助其抵御外国列强的入侵。现在的中国在世界上拥有更加稳固和重要的位置,但需要超越过去在改革期间建立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一模式已快走到尽头,推动经济增长已不可能继续借助廉价劳动力、扩大出口和无限制开采资源。为实现长远目标,中国需要依靠自身先进科研成果建立新的高科技产业,摆脱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刺激本国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为转变发展方式,中国还要克服许多困难,这可能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目前,这一现象正在显现,并因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导致西方市场对中国商品需求的减弱,从而使得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在这一不同寻常的时刻,“中国梦”让全球华人携手并肩,对祖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民族复兴”可使已经形成严重贫富分化的中国多阶层、多人群的社会尽可能多地形成共识。单独来看,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不能光靠马克思主义思想、儒家传统学说,更不能是经济自由主义。与此同时,博大精深的“梦想”同这些学派中的任何一个也不相悖,而是把它们转化为“坚持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呼吁保护传统民族文化,以及对市场经济现实社会富强的重要性的认识”。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梦”的思想教育作用。习近平在今年5月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时,同全国各界优秀青年代表进行座谈。他欣慰地看到,如今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梦”,每个人都想着“中国梦”与自己命运休戚相关,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习近平在对年轻人的讲话中提出了“中国梦”的三大特点:“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疑问:作为“中国梦”的实质,实现伟大复兴意味着什么?是指复兴中国历史上繁荣强盛、文化开放的唐朝?还是疆域广阔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或是推进世界社会主义高峰期的毛泽东时代?
在中国人们经常想起毛泽东在1956年的讲话:“到21世纪初,中国作为幅员辽阔的人口大国将得到充分发展,并将为人类事业做出卓越贡献。”邓小平在1985年也曾讲过同样的话,“中国在接近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将大幅提升,并为人类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现在习近平将这一理论继续发展,在今年5月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他强调“实现中国梦,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
2013年3月,习近平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后,首次出访便选择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习主席强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了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之宝贵。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如果说在毛泽东和邓小平时代,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贡献寄予未来,那么现在,中国凭借自身的经济潜力完全有能力将此变为现实。2013年4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与世界,亚洲和世界的繁荣发展反过来也需要中国”。他强调,“新世纪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额从1000亿美元增至1.3万亿美元,已成为众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重要投资来源地。中国同亚洲和世界的利益融合前所未有”。
中国领导人相信,本国经济将继续增长,内需将进一步扩大,投资将大幅增加,这必将给外国合作伙伴带来巨大利益。习近平指出,“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有可能超过4亿人次”。这些数据都佐证了关键的一点:“中国越发展,越能给亚洲和世界带来发展机遇。”
随着内需的不断扩大,中国将摆脱发展单方面受制于国外销售市场的窘境,国外生产商也有机会依靠中国市场销售额的提升而增加盈利。中国消费者、投资者和游客的资金可以流向国外,支持世界经济发展,但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并不囿于贸易、投资和旅游等领域。以往经验证明,购买大批中国产品并向中国投入大量资金的西方国家往往对待中国并不信任,也不友好,因为中国实力增长的前景让其感到不安。经济关系使大家互相依存,但在国际关系中并不和谐。
精神和文化财富同样是中国对人类发展重要的贡献。经济总量以及其他用金钱衡量的指数不能确保中国在世界文明中占据理想的位置,虽然以往经验清楚地证明,积贫积弱的国家显然无法占据类似的地位。中国将在建设“文化强国”、向世界推介传统和现代文化成就、扩大“软实力”影响的框架内现实这一任务。
“中国梦”与其他国家人民的梦想,尤其是与赫赫有名的“美国梦”相比有何不同?许多中国专家倾向于认为“中国梦”是集体的梦想,而“美国梦”突出的是个人主义价值观。但习近平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市场改革的数十年来,中国社会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个人主义倾向逐渐明显。强调国家民族利益优先并不意味着回到个人完全附属于集体的旧时代。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人们拥有不同的财产形式,非公有制经济为国家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归回过去不现实。“中国梦”应该反映出改革年代形成的个人、社会与国家利益间的新平衡点,亦即把中国人的集体梦想与每个人的个体梦想有机结合起来。对于个人的期望,习近平在2012年11月十八大后第一次与记者见面时表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外国人难于理解“中国梦”,正如外国观察家对于中国当今发展道路的实质费思量一样。中国强调集体价值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重拾否认私人经济的苏联模式,也不意味着走向建立在大规模征收利润和收入并用于再分配的西欧“社会国家”道路。如果中国在改革初期,不为那些试图展现自身事业潜力而成为第一批富起来的企业家们创造空间的话,中国也不可能进入世界强国。
习近平做出了这样阐释:“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他号召全国人民紧密团结,万众一心,通过实现个人目标而为共同梦想奋斗,并强调“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中国梦”与“美国梦”并不完全吻合,但要讲二者完全相斥又于理不通,中国同样为个人成功与实现财富梦想留有空间。
中国政论家经常提起黑人民权斗士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中关于争取美国种族平等的激昂语句。乍看起来二者大相径庭,因为对于中国来说并不存在社会阶层或民族被奴役等问题。然而,在贫富差距拉大的层面,也有产生这种矛盾的土壤。因此,中国也越来越强调支持社会各阶层拥有平等机遇,提供不同层次人员“纵向流动”的机会。
诚然,如果将“中国梦”与“美国梦”划上等号也有失偏颇。一方面,中国是古老文明的继承者,而美国则是一个相对年轻的移民文化国家。另一方面,与闻名于世100多年的“美国梦”相比,“中国梦”作为官方理论体系也刚提出不久,还需要在科学与政治理论层面不断完善。美国人由于自我优越感强,总是不自觉地将自身经验强加于人。而中国恰恰相反。由于本国文化的独树一帜和发展道路的与众不同,中国强调每个国家都有自主决定发展道路的权利。虽然中美两国都渴望权力与财富,但美国希望永保这种权力与财富。
在2013年6月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时,习近平强调了“中国梦”与其他民族梦想的相容性:“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中国梦”的重要特点在于,它不与其他国家的梦想相抵触,不试图展示自己的优越感。
在“中国梦”话题的热潮中,中国学者经常发问是否存在“俄罗斯梦”?与“中国梦”有什么不同?不可能存在两种完全相同的梦想,就像不可能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和民族一样。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就像在中国一样,“俄罗斯梦”有着清晰的国家和集体色彩,同样可以称之为经历20世纪末动荡和经济大萧条后的“复兴之梦”。与坐拥力量和财富的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梦”和“俄罗斯梦”都是长远目标,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才能实现。我们两国面临共同的问题,拥有相似的目标,可以共同展望更美好的明天,并为实现它而戮力同心。
(作者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历史学博士,林雪丹、谢亚宏、陈效卫译校)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