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上倡导利益融合
出席9月5至6日的圣彼得堡G20峰会,是习近平此次外交出访的又一重要行程。与去年的G20峰会相比,这次峰会的背景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且各主要经济体复苏进程不平衡;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后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明显减速。
外界尤其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增长也有所放缓。习近平在G20峰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问题处在可控范围内。他还指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的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坚定推动结构改革,宁可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此外,习近平还就世界经济形势阐述了中国的态度和立场,强调各国要放眼长远,要努力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9月5日,习近平在圣彼得堡出席了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习近平指出,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金砖国家要凝聚在重大问题上的共识,加强团结合作。这次峰会期间,中国作为主要出资国、金额达1000亿美元的金砖国家储备基金安排获得重大进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5日也表示,金砖国家设立应急储备安排,增强了金砖国家互信和共同利益,强化了集体防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在习近平今年3月第一次外交出访中,就有出席金砖国家南非德班峰会的安排。外界普遍注意到,重视金砖国家这个平台,是中国新一届政府外交的一大特色。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周方银就此分析说,西方国家总体来说是不欢迎中国崛起的,中国可以利用金砖国家这个平台营造“群体性崛起”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分散中国崛起的压力。“中国需要寻找更多的利益相似或一致的国家,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在全球经济格局中面临的挑战具有共同性。中国重视金砖国家这个平台,可以避免西方把压力集中在中国身上。中国领导人出席金砖国家的活动,表达了中国对这个平台的重视。中国现阶段也有必要投入资源维护相关国家对金砖国家这个机制的热情。”
自2008年第一次G20峰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以来,这个平台就成为元首外交的重要舞台。在G20峰会期间与哪些国家元首举行会晤,直接体现了该国在世界外交格局中的分量。在这次G20峰会期间,习近平与多国领导人举行了双边会晤。作为东道国,俄罗斯总统安排的G20峰会外第一场双边元首会晤,对象就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9月6日,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习近平表示,希望美方对亚太地区海洋权益、岛屿争议采取客观公平的态度;动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这是继今年6月美国加州“庄园会晤”之后,中美两国元首的再次会晤。周方银表示,元首外交在中美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不过他认为,加州“庄园会晤”后,中国对美国的预期某种意义上已经调低了,中美两国对对方的预期都更加务实。
这次G20峰会是习近平主席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首次出现在同一国际会议上,两国元首会不会以及以何种形式“接触”,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9月5日会议开始前,习近平同安倍晋三在各国领导人等候的贵宾室相遇,双方进行了简短交谈。习近平指出,近来中日关系面临严重困难,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中方愿在中日4个政治文件基础上,继续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他还强调,日方应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处理钓鱼岛、历史等敏感问题,寻求妥善管控分歧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安倍表示,很希望再次见到习近平主席,我迫切希望改善日中关系。
推动上合组织向纵深发展
习近平此次外交出访的最后一站是吉尔吉斯斯坦,并于9月13日在吉首都比什凯克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3次会议。在2012年上合组织北京峰会上,成员国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中期发展战略规划》,确立了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目标,部署了今后10 年各领域合作方向。“上合组织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如何继续深化各领域的合作,这次在比什凯克举行的上合峰会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推动这些合作。”新疆社科院中亚研究所所长潘志平说。他分析称,作为一个国际组织,仅仅只有政治安全合作显然是不够的,只有政治、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走才能持久,如果再加上文化交流合作,这样就构成了更具稳定性的“三足鼎立”的合作模式。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亚问题专家夏义善认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中国、哈萨克斯坦发展较快,俄罗斯也从金融危机中逐渐恢复,但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较慢。“上合组织理应在经济合作上有广阔空间,但目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还不够。”习近平在出访前表示,面对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和促进成员国共同发展,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相当长时期内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同时他也强调,经济上,成员国要大力推动务实合作。“我们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各方有必要加快实施交通、能源、通信、农业等优势领域合作项目,加紧研究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以解决项目融资难题和应对国际金融风险。”
中东局势持续动荡、美国从阿富汗撤军,这些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中亚地区局势。正因为如此,有分析称上合组织未来在中亚稳定方面可能面临更大压力。不过潘志平表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对于中亚局势来说,仅仅只是一个‘拐点’,不可能成为转折点。也就是说,美军撤离可能会对中亚地缘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大到影响地区局势的程度。”
他认为,阿富汗问题主要还是国内问题,美国撤军后阿国内恐怖主义外溢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阿富汗塔利班不完全等同于恐怖组织,它只是在意识形态上比较极端。中亚国家虽然面临恐怖主义威胁,但还没有严重到威胁国家稳定的程度,而且中亚国家在应对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方面已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中亚地区在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与中东都存在差异,不可能出现中东那样的乱局。
本文来自《南风窗》2013年第19期(2013.09.11出版),作者:本刊记者雷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