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CBD核心区,一名路人戴着口罩。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昨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审议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市级大额专项资金管理情况的报告》;《关于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修改稿)》等。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
新京报讯 备受关注的GDP指标,北京在全国率先进行了调整,拟将“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GDP年均增速8%,下调为达到7.5%左右。
在昨日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市发改委主任张建东受市政府委托,对市“十二五”规划纲要部分指标调整进行了说明。
缘何会进行调低?是否意味着原有设定目标无法完成?对此市发改委予以了否认。发改委委员刘伯正表示,调整是北京有意为之,是主动调结构的举措之一。同时,尽管目标有所降低,但不会影响就业等因素。
释疑1
目标调整是否意味着以前编制不科学?
当时规划编制符合实际情况
此次目标下调0.5个百分点,调整力度较大。这是否说明以前在编制目标的过程中,对指标的设定不科学?抑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政策执行不力导致增速降低?
对此,刘伯正解释说,“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时,基于当时的发展环境和支撑条件判断,同时也为与“十五”、“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情况相衔接,规划制定了4大类共25项指标。从两年来的执行情况看,除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的比例指标停止使用外,其余24项指标有20项提前完成或达到中期时间进度要求,这说明当时规划编制是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发展预期,是科学合理的,执行也是有力的。
释疑2
调低0.5个百分点是否因为原有目标无法完成?
GDP增速允许有一定弹性空间
对于此次目标调低很多的原因,刘伯正解释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是个预期性指标,允许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调整指标是一种主动安排,不再唯GDP增速论英雄,并不意味着8%的目标完不成。”
刘伯正表示,综合考虑今后两年外部环境的变化、资源条件的约束、调整转型的需要等因素,坚定不移地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为转方式、调结构留出更大的空间和余地,调整更多的要素和资源投入到空气污染治理、交通拥堵改善、绿色空间营造、民生福祉提高等方面上来,北京拟将“十二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预期目标调整为7.5%左右。
释疑3
调整是否会影响就业和收入?
增速调整不会影响就业、收入
刘伯正表示,在调整GDP增速时,北京充分考虑了对诸多方面的影响,从此次调整的幅度看,不会对就业、收入、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速度调整的目的在于提高质量,高质量的经济利于吸纳就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同时,北京将调整产业,增加民生和环境的投入,也会改善广大市民的生活,培育出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增长点,创造新的增收和就业机会。
焦点
空气质量目标取消好天气天数
调整为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比2010年下降15%;未将PM2.5纳入因2014年才能进行同比考核
新京报讯 和GDP同步调整的,还有空气质量目标。将原“城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的比例达到80%”,调整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比2010年下降15%左右”。
好天气指标为何取消?是否因为雾霾天气太多完不成?现有浓度下降指标基于什么条件设置?为何无PM2.5指标?
对此,市发改委委员刘伯正表示,根据新修订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版)和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按照国际通行做法,经请示市政府同意,从2012年起,北京已停止使用“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的比例”指标,空气质量目标已由原日均达标率考核,修改为年均浓度下降率考评。通过两年的实施,新的空气质量考核体系更能反映空气质量的真实情况,提高了公众的感觉符合度。
调整后为何没有PM2.5的指标?刘伯正表示,由于从今年起开始全面监测PM2.5,2014年才能进行同比考核,因此先将该指标纳入2014年、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待“十三五”时期再纳入《纲要》指标体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