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开始,沪上小学全面启动小学一、二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沪上部分小学纷纷出台具体实施措施。日前,一位小学老师反映:新学期,学校规定老师批改课堂作业时,不能用“×”,只能用“O”。有教师质疑,难道连孩子面对自己错误的勇气也不用培养了?
批改作业不能用“×”
新学期刚开始,闸北区一学校教导处就发布了一个新举措:老师在批改课堂作业时,用“O”替代“×”,批改作业的错误。“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柔和一点,尽量选择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该校教导处老师解释道,学校制定这个规定,希望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交流都需要温和一点。每周,学校的督导老师都会抽查各个班级的课堂练习本,了解各位教师批改作业的规范,并作为教师平时考察标准之一。
新举措刚实施半个月,学校部分教师提出质疑: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习惯用“×”表示错误,“O”表示学生订正过关,突然改变批改作业的符号,教师需要反复向学生、家长进行解释说明。“每位教师各自的批改作业风格,每个符号都有特定的意思,并已经和学生、家长约定好,突然改变批改作业的符号给工作带来不便。”一位小学教师直言,以前,“O”表示学生订正过关,现在,符号代表的意思改变,她不得不找第三种符号来表示订正过关。
“部分学校出台的实施举措太细致、具体,不利教师的个性发展。‘×’也不能用,那怎么培养孩子面对自己错误、面对挫折的勇气?”另一位小学教师质疑道,小学阶段是孩子培养是非观的重要阶段,老师用“√”、“×”符号刺激学生,帮助孩子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是很好的方式,为何随意改变?
不同年级区别对待
“多年前,学校在创建温馨教室时,已经开始实施这一举措,用‘O’替代‘×’。”金山区海棠小学钱欢欣校长介绍道,刚开始,部分教师确实有点不理解,随后,学校实施弹性化,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批改作业执行这一措施;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教师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决定是否使用,选择自己更习惯的批改符号。多年来,这一举措执行得非常好。
“这仅仅是一个符号,‘O’用多了,孩子、家长自然知道这是一个错误的符号。”多年从事小班化个性化教学研究的俞吉祥校长表示,从心理接受程度上来说,“O”可能比“×”更容易接受。同时,他提醒,学校确实要关注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现在,部分学校一味推出鼓励教育,忽视了孩子承担责任、面对挫折的能力培养,其实,适当的严格教育是必要的,做错题目就要让孩子争取自己找原因订正,而不能将这个责任转移。
符号可和师生商量
“不管使用‘O’还是‘×’,都需要和教师商量,得到教师的认可。”黄浦区曹光彪小学卢雨校长表示,批改作业主要是教师在执行,选择什么符号,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同和支持,学校与老师商量一个大家认可的方式。
“所有的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市教委教研室小学教研员陈飚表示,以前,教师打“×”可能代表学生一道题目错误,有些教师可能只看答案批改作业,批改作业没有针对性。他建议,学校在出台新举措的时候,需要和教师解释清楚,“O”替代“×”,需要教师直接在错误的地方打“O”,引导教师批改作业时更规范更有针对性,便于学生自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