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收到婚宴邀请,就要递上喜庆的红包时,你的荷包准备好了吗?
国庆长假是婚宴“井喷”的节日,只要去赴婚宴,礼金就是一个绕不开的门槛。到底随多少钱,既能维系亲朋间的感情,又在自己经济条件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北京的婚宴礼金整体情况如何?婚宴标准又是什么样的水平?
节日期间,新京报多名记者就此进行调查,通过接触不同层次的婚宴参加者群体,去了解他们怎样去看待这样一种“甜蜜的负担”,以及在当前倡导节俭的风气中,婚宴礼金的“习俗”是否也需要有所改变。
新京报讯 把婚礼安排在十一长假,已是近年来越来越多新人的选择,而对收到请柬的人而言,则意味着收到“红包炸弹”。近日,新京报对100名在北京生活或工作的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受访者包括公务员、企业主、在京打工者和企业职员等。调查结果显示,国庆长假期间,86%的受访者收到了婚礼请柬,表达祝福的方式则都是送上礼金。
而不论是环卫工人掏出的50元红包,还是企业老板6.2万元的巨额礼金,这份“心意”让近60%的受访者感受到了压力。
86人均送礼金表心意
所有收到请柬的受访者表示,不论是否去赴宴,一份祝福是必不可少的,而所有人都将这份祝福转化为礼金送达。
在北京读博的田先生昨天和女朋友一起踏上去辽宁铁岭的火车,准备参加本科同学的婚礼。田先生称,他一直不太主张同学之间直接送钱,“同学的关系很纯洁,送钱不好看。”所以今年8月,他送给新人一只价值近600元的花瓶作为新婚礼物。“本来我觉得也够了,但想到婚礼现场大家都送红包,我什么都不送就有点不好意思了,所以我和其他朋友商量后决定,又送了1000元礼金。”
某大型培训学校的教师顾明平时喜欢文艺范儿,“也考虑过送点有新意的礼物,但得知同样收到请柬的朋友们都是送钱,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最后他还是“落了俗套”,“跟大家不一样,怕被指责。”
参加6个婚礼随礼6.2万
受访者中,45%的人送的礼金在500元以下。礼金在501元至1000元的占32%,1001元至2000元的占12%,礼金超过2000元的占比11%。
其中,昌平区某保洁公司环卫工曹女士随礼金额最少。“压力很大,我儿子还在上大学,我和老伴都在做保洁挣钱,每年都有不少的钱花在了随份子上面。”她表示,收入低,请柬收多了,就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了生活,但抹不过去的人情债还是让她掏出了50元。
随礼最多的则是某建筑公司副总经理谢某,他国庆期间要参加6个婚礼,一共要掏6.2万份子钱。“一哥们的儿子结婚,捧场给了4万元。”谢某说,他感到有压力,但朋友圈里,大家都给那么多,他也不能落下,“看着钱哗哗往外流,心里也挺心疼,但大家礼尚往来,没有办法。”
在校生“假装不知邀请”
调查数据显示,“红包炸弹”让近60%的受访者感受到了经济压力,其中30%的受访者直呼“压力很大,吃不消”。
感觉压力大的人群以在京打工者、学生和刚参加工作者居多,“一年收到的礼单稍微多点,就会花光积蓄”,研究生毕业刚工作一年的郑薇说,有些礼金会由父母帮拿。
中国传媒大学研二的学生伍同学说,“不是关系特别好的朋友,稍微送200元表示下心意就好。”伍同学称,由于本科同学陆续结婚,这两年收到的婚礼邀请很多,如果是关系好的朋友肯定要随礼,礼金数额最低600元。若关系一般,他会假装不知道结婚,避免随礼。“这不是小气,毕竟我们现在都没有工作,一家一家出份子钱压力太大了。”
“刚工作时是会有这样的压力,我年轻时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北京经营着几家小型餐厅的丁先生并不认为随些礼金会带来什么压力,在今年国庆期间,他为一个请柬掏出了6666元礼金。“掏钱时也心疼,但礼尚往来是中国人的老传统,都是有去有回的。”
声音
对于随份子给一些打工者、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高收入人群带来压力的现象,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找家里要钱随礼,是出于个人面子。“有些人认为,拿得少面子上过不去,拿得多又没有经济能力,怎么办,只能靠家里,这种行为不可取,不应该打肿脸充胖子。”还有一种是有钱人随礼多了,也会感觉到压力,这是因为自己拿少了,总觉得与自己个人身份不匹配。
他表示,从移风易俗、改革社会的角度来看,份子钱越来越高会对家庭和谐、社会大环境造成消极影响。在提倡节俭的大环境下,随礼不应该攀比,每个人应该量力而行,否则份子钱数额日益膨胀,礼金会超越情意,让红包变了味。
还有一些专家建议,与其给出超出自身能力的礼金,不妨选择一份富含心意的礼物,例如相册、制作视频等,这样不需要高额的成本,也能表达出自己的心意。
A06-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石明磊 朱自洁 张玉学 李宁 何光
A06-07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朱自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