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衬衫西裤,头戴一顶草帽,肩扛一把锄头,眼前这老人,可不是去下地劳作,他是去“巡路”。
老人名叫王飞,今年86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镇新桥村人。退休后他把修路当健身,已经30载,每日“路见不平”,总要用锄头填平修整。“工作时,为党和人民服务,离休后,要为村民和集体服务。”他总是乐呵地说,“只要还走得动,公益的脚步就不会停。”
退休闲不住,自发修路30载
昨日是重阳节,王飞仍没闲着,一大早就扛着锄头,戴上草帽,出门“巡路”了。
30年前,王飞老人退休搬回新桥镇的老家住。可他劳碌命,闲不住,“在家真是无聊,总想找点事干”。
那时候,村里的路坑坑洼洼,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很不方便。老人心想:“要是能把路修平修整一点,也算是发挥余热,为村民服务。”
不过,这任务很艰巨,通往学校、隔壁村,还有敬老院的路,一下雨,基本都走不了,加起来,足足16公里长。老人却很高兴:“要修,就要一起修。”
凭着自己多年的“老资格”,和村民结下的“老感情”,王飞老人筹建起理事会,他任理事会会长,组织一帮成员跑上忙下。
在他的带领下,理事会筹得30余万元资金。有了钱,他亲自当“监工”,和村民一起干活,做调协、搞测量,每天都是早出晚归。
昨日,站在自己修过的公路上,老人细细算了一下。30年来,他投资修过的桥有2座,凉亭有3处,公路8条。而要是加上他每日“路见不平”,修过的路,那可就无从算起。
自掏腰包,公益助学、帮困
修路的同时,王飞老人还组织成立了王氏教育基金会,筹资40多万元,用于助学帮困。“小学升初中优秀生,每人奖200元;初中升高中优秀生,每人奖600元;本一和本二分别奖800元和600元;研究生每人2000元;出国留学生每人3000元。”别看86岁高龄,老人记性依旧很好。
一年365天,王飞老人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公益路上。他说:“每为大家做一件实事,这心里就觉得更踏实。”
有人看他年纪大了,劝他多休息。可老人总笑着说:“修路修桥也是锻炼身体,别看我是86岁的人了,身体还硬朗着呢!一般人还赶不上我的脚步。”
30年来,老人为公益事业,自掏腰包10万余元。这些,都是他平常节俭,省下来的。“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为群众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有着58年党龄的他总是说:“只要还走得动,公益的脚步,就不会停。”
导报记者 康泽辉 通讯员 黎寿钦 文/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