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称,养老是个长期计划,因此,养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达成的共识就是,既要着重未来的规划又要兼顾当前政策的修补。既然是一个长期养老计划,我认为,今天的养老改革不能忽视一个群体—农民工。
我们说推进城镇化进程,农民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城市建设与发展,也离不开农民工。对国家社会、一座城市的贡献,农民工并不逊色于城镇职工。对于他们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此前,他们曾被认定为:当下的新产业工人。但显示却是,他们有“产业工人”的身份,且在城里从事着产业工人的活计,但差别不仅仅在于缺少一本薄薄的户口本,而且还缺乏附着在户籍上的诸多“市民待遇”,其中包括养老保险待遇。
也就是说,大多数农民工把青春与汗水贡献给了城市,但老了,却不能与城镇职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拥有一份养老金。
或许有人说,农民工回农村有土地,有“新农合”,可资养老。此话倒是不假。时下,有调查显示,政府或事业单位养老金中位数是新农合养老金中位数的33倍;新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中位数每年仅为720元,这点微薄的养老金可谓捉襟见肘。笔者老家在沂蒙山区的乡村,我的父老乡亲即便是诸病缠身,即便年龄在80多岁,也多是在自食其力,依然在田间劳作,早起晚睡锄地、插秧和收割……可谓是“活到老,干到老。”那情那景,令人心酸和惊诧。
目前,中国有数亿农民工,但养老改革过程中,鲜有人为农民工的利益奔波和呼吁。如果听不到这个庞大群体的呼声,就有可能罔顾他们的利益诉求。将来,他们只能回归农村,享受着每年数百元钱的可怜养老金。
最近,有调查显示,有74%的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愿意在城市长期居住但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为啥?在城市居住时间再长,也不被城市认同和接受,更无养老保障可言,农村家乡再贫穷落后,但也是一种不得已的终身依托—这话有些苍凉和悲怆,但何尝不是现实的写照?
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养老改革制度设计中,切不能将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遗忘”。惠铭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