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10月15日发文《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指出着力建设基于新媒体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回应公众关切要以事实说话;完善主动发布机制、建立专家解读机制,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
文章摘要可见总体脉络:
一、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一)进一步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二)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中的平台作用。(三)着力建设基于新媒体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
二、加强机制建设。(四)健全舆情收集和回应机制。(五)完善主动发布机制。(六)建立专家解读机制。(七)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三、完善保障措施。(八)加强组织领导。(九)加强业务培训。(十)加强督查指导。
各政务微博、媒体微博随后针对通报全文进行了刊载与解读,表达了积极而肯定的态度,其中:
@人民日报发表微评称:国务院今天发布通知,要求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不表达,就会被表达;不发声,就是放弃话语权。多少误解对立,源于沟通不畅?多少群体事件,因为信息壅蔽?人人都有麦克风,以鸵鸟心态应对舆论无异掩耳盗铃,以沉默是金面对网络不啻自欺欺人,当铭记:透明才有清明,公开才有公信!
@新华视点犀利指出:信息公开要抛弃"捂、删、堵",我国政府新闻 发布工作已走过十年历程,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不敢说、不愿说、不会说,一些部门和地方遇到 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时,习惯于"捂、删、堵"。 日前国办出台意见,要求做好信息发布、解读和 回应三个环节,要以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 监督为目标。
@央视新闻则认为:回应公众关切要避免空洞说教,国务院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及时敏锐捕捉外界对政府工作的疑虑、误解,甚至歪曲和谣言,及时予以回应,解疑释惑,澄清事实。回应公众关切要以事实说话,避免空洞说教。
综合政务微博的解读,不难看见此次国办发布的相关通知成为了新时期提振民心,推动舆论,改善生态的良善之举。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已经逐步从设想、落实变为了民众实实在在的福利。分析在该报告中对相关词频进行监测可见:
“公开”一词使用16处;
“舆情”一词使用有10处;
“新闻发言人”一词使用有10处;
“引导”一词使用有4处;
“监测”一词使用有2处。
……
综合测算,报告中涉及到的舆情专业术语较多,报告中也重点提及了“健全舆情收集和回应机制”、“完善主动发布机制”“建立专家解读机制”、“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等基于科学舆论引导的认识和做法。
此次政府信息公开的文件发布则再一次要求政府机构重视舆情的建设和网络舆论的引导,科学舆情监测呼之欲出。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长期实践来总结科学舆情监测需要坚持两个基本主线:
一,均衡互联网的舆论反馈,舆情监测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冗余,这不仅需要“大数据”带来的去粗取精的精准数据分析,更需要从事舆情监测的人员能均衡互联网的舆论反馈,不能“唯数据”论。要重视沉默的声音,容忍异己舆论,在众声喧哗中把握舆论的趋势和规律。
二,放大民间向善舆论趋势,社会舆论中向善的力量是互联网的主体,也是社会舆论的主旋律,科学的舆情监测要鼓励这种声音的放大和舆论趋势的清晰。相信社会向善的力量,不仅有利于舆情监测的规律性和长期性,也无形中改善了网络的舆论生态。
(作者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分析师 庞胡瑞)
作者:庞胡瑞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