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12月22日电(南如卓玛)22日适逢周末,平日在兰州市红古区教书的老师蓝向前和爱人范金凤带着8岁的儿子又一次来到了兰州西站“爱心献血屋”,这是13年来他们无数个周末一直在做的事情。
甘肃省血液中心宣传科负责人证实,13年间,蓝向前夫妇共无偿献血约51000毫升,其中包括献全血和成分血。
记者获悉,一名正常成年人身体里的血液大约有4000毫升。
1800毫升的献血证“情定终身”
“我们两个人恰巧都有同一年献血1800毫升的献血证,很有缘分”,2004年经人介绍相恋结婚。婚后的周末,范金凤和爱人蓝向前不约而同要去献血。“打开献血证,都是2001年1800毫升的献血证,让我们觉得这一辈子就是夫妻缘,相濡以沫”,范金凤说,从此28天一个周期的周末去献血就是一家人的默契。
情投意合的人总能为自己找出很多“借口”去构筑两个人的爱情梦。但是范金凤夫妇的“浪漫默契”传递了更多的爱心。
21日,范金凤夫妇带着34本献血证给记者看,每本上的每一格子都填满了。“最多时候是2400毫升”,蓝向前说,献血能减少体内血液粘稠,在保证自己的健康的同时帮助别人,“只要自身条件允许,一直献下去。”
13年坚持无偿献血 儿子称“18岁接力”
2001年,互不相识的两个人都开始了第一次献血。“没想过谁在用我们的血”,蓝向前说,最喜欢杨澜说的那句“数百万人的生命归功于他们从未遇见的人”。
“这里的医生每次都劝我们再休息一段时间来,说我们来的太勤了”,蓝向前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医生建议他们献血周期拉长一点。
如今已8岁的儿子,走进爱心献血屋后就熟门熟路的和护士打招呼“漂亮阿姨好”,在等父母献血的间断,他时而翻翻宣传画册,偶尔拿起遥控调电视频道看动画片。
范金凤说,儿子2岁的时候,埋怨别家孩子周末都去公园玩,而自己周末都要去“穿白大褂”的地方“打针”。“我告诉他说,周末我们去献血是为了救更多的小朋友能来公园玩,他点头。”她说,从此一家三口28天一个周期的周末来献血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正常,13年来一直如此。
范金凤称,儿子现在已懂事,因为经常来献血屋的原因也知道常识,即满18周岁可以献血,“他说他18岁后接替爸爸的班,找一个女朋友接替妈妈的班”。
办理“遗体捐献”死后将器官捐献医科事业
2013年2月22日,39岁的范金凤和47岁的蓝向前手牵手来到了甘肃省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卡”,自愿在逝世后把遗体(器官)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甘肃省红十字会为这一对“爱心夫妻”颁发了遗体捐献卡和志愿捐献遗体纪念证。
“遗体捐献需要亲属的同意,我们的亲属就是8岁的儿子”,范金凤说,儿子从小在父母无偿献血等爱心行为的影响下已领会爱心精神,称“父母决定的,儿子就支持”。
“社会需要互相关爱,我们帮不了别人什么,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传递爱心”,蓝向前说,献血多年,夫妇俩身体都未感任何不适。
“每次献血都经过医生严格化验和检查,用数据说明适不适合献”,范金凤说,网上传言经常献血的人,有一段时间不献血,血管会爆裂是子虚乌有,“这么多年我没有发现这种情况”。(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