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月7日电(记者 贾思玉)香港影视大亨、慈善家邵逸夫7日以107岁高龄离世。懂聚财更识散财的他,赢得生前身后名。他长期支持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教育科研发展,也关注人类科学进步,创举之一是设立了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的“邵逸夫奖”。
“他高瞻远瞩,其他人也有捐助各种奖项,但没有邵逸夫奖影响力这么大。”邵逸夫奖评审会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学物理学教授杨纲凯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他做事情,到底是厉害。”
由“邵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管理及执行的“邵逸夫奖”成立于2002年,设有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以及数学科学三大奖项,颁奖原则是不分种族、国籍和宗教信仰。邵逸夫奖单项奖金高达100万美元,足以媲美诺贝尔奖。
据邵逸夫奖评审会主席杨振宁所讲,邵逸夫很早就有搞一个像诺贝尔奖的奖项的念头。
杨振宁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他和邵逸夫于上世纪80年代起相识。大概在1988年,邵逸夫问他:为何诺贝尔奖那么成功?杨振宁回信指:第一,诺奖得奖人的评选非常公正和严谨;第二奖金金额高;第三是长久,有一百多年历史。
一年一度的邵逸夫奖自2004年起已颁奖十次。杨纲凯指出,短短十年间,该奖项已打响名声,全世界学术界几乎都知道这个奖,知道中国香港有一位推动科学发展的邵先生,影响力之大超出筹备者当初的预期。
“因为做得非常认真、评审水准高,不少人拿了邵逸夫奖之后就拿了诺贝尔奖。”杨纲凯说,邵逸夫奖三大奖项各有一个由国际学术权威组成的遴选委员会,架构上层的理事会和评审会在评奖时不干预,以保证科学公正。
杨纲凯说,上次见到邵逸夫还是2011年他最后一次出席邵逸夫奖颁奖典礼时,“虽然坐着轮椅,但很精神”。由于邵逸夫年事已高,邵逸夫奖的具体运作通常由邵夫人方逸华代为处理。“这个奖肯定会延续下去。”杨纲凯7日说。
“他(邵逸夫)事业当然非常成功,积累了财富之后,目标清楚—要为人类、为国家做些事,这很了不起。”杨纲凯感慨说,对邵逸夫关注下一代、关注人类前景表示敬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